□張知澍
5·19中國旅游日來臨之際,江蘇省文旅行業再掀惠民熱潮。南京棲霞山等景區推出免費開放日,鎮江18家A級景區年度免費日累計超30天,蘇州周莊“一次購票無限次入園”模式持續引發熱議。這些舉措看似簡單的惠民讓利,實則展現了江蘇文旅從“門票依賴”向“消費生態”轉型的發展智慧,正在重塑全域旅游新格局。
從“算小賬”到“謀大局”,江蘇文旅探索出“流量變現”新路徑。部分傳統景區“高票價-低客流-高成本”的惡性循環正在被打破,免費策略帶動餐飲、住宿、文創等二次消費由此產生的“乘法效應”日益顯現。南京中山陵自免費開放后,參觀客流始終高位運行,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5A級景區標桿。蘇州在去年春節期間,拙政園、虎丘、留園等14家知名園林半價,吸引大量游客,同時配套免費公交政策,促進全域旅游消費。數據印證現代旅游新邏輯:當消費門檻降低,游客更愿意為深度體驗付費,二次消費潛力得到充分釋放。
“免票政策”也成為檢驗城市治理水平的試金石。“免費模式”除了激活消費意愿、實現消費遷移,還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城市治理和綜合競爭力。江蘇各地在推出惠民政策時,注重配套服務的系統升級:春節期間地鐵公交優惠、景區周邊消費場景打造、智慧化管理工具應用等組合拳,使“免費”真正轉化為“流量入口”。放眼全國,從華山、廬山階段性免票,到青島、廈門的城市級文旅惠民,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實則是城市綜合實力的全方位比拼——誰的公共服務更完善、消費場景更豐富,誰就能在文旅復蘇中搶占先機。
需要清醒認識到,“免票”只是起點而非終點,服務與創新才是未來。實踐表明,景區免費不能“一免了之”,而需構建更豐富的消費場景和配套精細化的管理工具,比如承載力的有序管理、服務品質的持續保障,以及推出更多文旅產品供游客選擇。比如,蘇州推出“園林夜游”沉浸式體驗,南京開發“文學之都”主題線路,這些創新都在證明:免費政策并非“犧牲收益”,而是“以退為進”的戰略選擇。通過降低門檻、優化服務、創新業態,江蘇正逐步打破傳統思維,構建更具活力的旅游消費生態。
站在中國旅游日的時間節點回望,江蘇“免票引流”策略已顯現出撬動產業升級的杠桿效應。未來,還需在智慧化管理、文化IP打造、跨界融合等方面持續探索,真正實現從“賣門票”到“賣體驗”、從“景點旅游”到“城市消費”的質變。這場以“惠民”為表、“轉型”為里的深刻變革,正在為全域旅游時代的高質量發展書寫“江蘇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