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婷
今年5月30日是第九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主題是“矢志創新發展建設科技強國”。這個特殊的日子,不僅是對科技工作者的禮贊,更是對科技創新力量的一次聚焦與展望。
在當今時代,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創新作為第一動力的作用愈發凸顯。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一系列高瞻遠矚的戰略部署,如同一盞盞明燈,照亮了科技工作者前行的道路,極大地激發了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
嫦娥六號首次月背“挖寶”成功,中國航天實現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領跑”的跨越;新能源汽車年產量破千萬,跑出“中國速度”;智慧農業向陽生長,糧食產量突破1.4萬億斤,中國碗裝了更多中國糧;“和諧號”動車飛馳、C919大飛機“沖天”、“夢想”號遠航、宇樹機器人“火出圈”……從“中國制造”到“中國自造”再到“中國智造”,我國科技事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創新是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接力長跑。只有不懈探索才能突破邊界,只有勇敢地追尋科技之光,才能把創新的鑰匙緊緊握在手中。錢七虎院士六十年如一日堅守防護工程研究,鑄就“地下鋼鐵長城”;82歲的李德仁院士帶領團隊攻克自主可控的衛星遙感系統,用三代接力詮釋科技傳承;逐夢九天的中國航天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5周歲,一代代中國航天人的接續奮斗,換來了如今閃耀太空的點點星光。矢志創新的精神,來源于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心;追求真理、潛心突破的探索心;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奉獻心……不怕起步艱,堅守夢可期。正是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傳遞著科學家精神的交接棒,不怕坐“冷板凳”,不懼每一次挑戰,不甘于每一小步,為建設科技強國不斷積蓄力量,跑出科技強國“加速度”。
創新是“參天大樹”,也是“小小種子”,都離不開人民這片沃土。5月24日至31日是第二十五個全國科技活動周。全國各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群眾性科技活動,通過展覽展示、互動體驗、參觀研學、專家講座等方式,點燃公眾對科學的熱情。我們不僅致敬科技工作者,也要讓科技“飛入尋常百姓家”。向大眾普及科學知識,激發大眾對創新的熱情,將創新這顆“小小種子”播撒得更廣更遠,未來就必定會長出“參天大樹”,長成“繁茂森林”。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良好的科研氛圍、深厚的后備力量是對科研工作者最好的致敬。讓更多創新基因融入民族血脈,將更多創新動能變為發展勢能,在科技強國的征程上書寫新的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