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心怡
近日,蘇州各類主題市集頻繁“出圈”,成為市民游客打卡的熱門地標。融合了文創、藝術、非遺與潮流元素的新型市集不斷涌現,成為城市文旅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不少市集在短時間內實現客流量和銷售額的雙豐收。這些現象充分彰顯了蘇州在推動文化與消費深度融合、培育城市經濟新動能方面的努力,是文旅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
文化點亮城市經濟,創意市集撬動消費熱潮。蘇州各類市集的火爆并非偶然,而是城市文化創新與精細化運營相結合的成果。近年來,各類市集通過引入國內外文博機構、設計師品牌與創意團隊,集中展示文創產品。從傳統器物的現代演繹到歷史元素的潮流表達,每一件文創凝聚著設計者的情懷,都是對文化的再創造,成功吸引大量年輕消費群體駐足打卡、踴躍購買,成為“文化潮品”的忠實擁躉。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些市集不止于“買買買”,而是將文化體驗深度融入消費場景。在不同街區、公園或商圈,傳統樂曲、非遺技藝、街頭藝術與跨文化表演輪番上演,讓市集不只是購物場所,更成為沉浸式文化空間。豐富多元的藝術形式在城市一角悄然綻放,也在不經意間拉近了藝術與市民的距離,為消費場景注入了藝術的溫度與精神的厚度。
優質的文化供給,是消費提質升級的重要催化劑。市集的火熱,映射出蘇州近年來在推動文旅融合、激發消費活力方面的成效。通過文化資源、城市空間與商業場景的有機結合,市集活動不僅提升了區域人流量和銷售額,也顯著增強了消費黏性與品牌活力。不少商業綜合體、歷史街區在市集帶動下煥發新機,形成文化驅動消費、藝術賦能經濟的良性循環,既拓展了文化的傳播半徑,又為城市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當“文化”不再只是博物館里的展品,而是能被穿戴、被帶走的文創,當“藝術”不再只是劇院中的表演,而是成為隨手可得的城市記憶,這種從“文化消費”向“消費文化”的轉變,不僅點燃了城市的經濟熱度,也帶動了城市精神氣質的躍升。
激活城市發展新空間,文化底蘊釋放發展活力。蘇州市集的成功背后,是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自信的持續釋放,是歷史的積淀與現實的回應。這座擁有2500年歷史的江南古城,在傳承中煥新、在堅守中突破。文化自信不僅關乎一個城市的精神氣質,也成為蘇州發展的內在驅動力。正是憑借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對自身文化的堅守,蘇州才能在高質量發展征途中不斷激發新動能、創造新優勢。當文化與消費深度交融、當傳統與現代完美契合、當城市空間不斷被激活,蘇州成功打造了一個個文化新地標。
蘇州市集點燃了假日經濟的“一把火”,更照見了蘇州城市發展的“內核光”。未來,期待蘇州以更大格局謀劃文化發展新藍圖,繼續在文化建設的道路上勇毅前行,讓更多富有創意與溫度的文化市集,成為蘇州亮麗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