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波臺
今年是《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五周年。連日來,蘇州各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普法宣傳暨成效展演活動。五年來,蘇州垃圾分類法治化探索結出碩果,垃圾減量化、資源化成效顯著,從“一袋扔”到“隨手分”,垃圾分類也從“新時尚”成為市民的“新日?!?!
從“試點探索”到“法定之責”,法治推動分類全域實施。蘇州垃圾分類工作起步早,經歷了20多年的探索實踐。2020年6月1日,《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在全省率先啟動垃圾分類法治化探索,為推動垃圾分類全域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支撐。五年間,通過“立法定規矩、執法強約束、普法促自覺”,蘇州構建起法治支撐、政府推動、部門聯動、全面發動、全民互動的組織體系,按照“本部門、本行業、本領域”職責,各行業主管部門協同做好垃圾分類監督管理工作,鞏固齊抓共管的垃圾分類工作體系;以“綜合執法+普法宣傳”為載體,推動執法普法同心發力、法治善治同頻共振,對混收混運、未分類投放、未履行分類投放管理責任、隨意傾倒生活垃圾等違法行為嚴厲查處,累計教育勸阻約160萬起,行政處罰約65萬起,依法促“分”成效不斷彰顯,有力推動分類制度落地見效。
從“全要素”到“全鏈條”,處理能力建設夯實基礎保障。垃圾涵蓋要素類別多,分類處理能力能不能跟上是《條例》實施的保障。五年來,蘇州建立完善“不同隊伍、不同車輛、不同頻次、不同去向”的“四不同”收運體系,配備各類分類收運車輛10448輛,新建中大型轉運站10座,可回收物大型分揀中心69座;秉持“末端保前端”工作理念,按照“規劃引領、適度超前”原則,建成垃圾焚燒設施6座,處理能力1.8萬噸/日,廚余(餐廚)垃圾大型集中處理設施12座,處理能力5357噸/日,有效滿足各類垃圾分類處置需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40%,資源化利用率超85%,做到分類處置、應處盡處,資源化利用水平全國領先,廚余垃圾分出率穩定保持在25%以上,大幅減少了進入焚燒終端的垃圾量,持續實現了原生生活垃圾“全量焚燒,零填埋”,有效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和“無廢城市”建設。
從“要我分”到“我要分”,“隨手分”成居民日常習慣。垃圾分類,人人有責,居民分類習慣的養成尤為關鍵。理念是行為的先導,宣傳引導推動理念深入人心,各地整合社區、物業服務企業、居民等各方力量,形成“跑樓天團”“六點半‘垃’家?!薄敖莘摇薄捌压⒂媱潯钡泉毦咛厣睦诸愋唐放疲ǔ衫诸愋麄鹘逃?80余處,其中2處入選“全國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基地”。小區是生活人群最集中、生活垃圾產生量最多的重點區域,五年來全市5614個居民小區實現“三定一督”(定時、定點、定人督導)分類模式全覆蓋,引導居民從之前的“一袋扔”轉變為“隨手分”,生活垃圾總量快速增長態勢得到有效遏制。此外,全市750余支垃圾分類志愿服務團隊、4.5萬名志愿者活躍在工作一線,成為播撒分類習慣種子的“小蜜蜂”,形成全方位推動、全社會參與的格局,使“新時尚”成為市民的“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