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芊
近日,江蘇省文旅廳在新聞發布會上通報,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江蘇省宣傳展示活動將于6月13日至7月15日舉行,八大省級重點活動精彩紛呈。其中,非遺宣傳展示活動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彰顯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在這場文化盛宴中,擁有2500多年歷史的蘇州古城尤為亮眼。它以青年群體喜聞樂見的數字化傳播激活非遺生命力,借跨界融合的創新表達讓傳統技藝煥發青春活力,在守正創新中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文化遺產保護之路,為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發展提供了“蘇州方案”。
法規制度先行,織密文化遺產保護網絡。蘇州始終堅持“全面保護古城風貌”方針,構建起嚴密完善的法規制度體系。《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蘇州市城市更新技術導則(試行)》等近50部地方性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相繼出臺,明確界定文化遺產保護范圍、標準及責任主體,對破壞文化遺產行為制定嚴格懲處細則。在古城核心區域,法規對建筑高度、風格及改造審批流程的嚴格規定,有效遏制盲目開發,確保保護行動有法可依,為文化遺產的長久留存奠定堅實制度基礎。
數字創新驅動,開拓文化遺產傳播路徑。蘇州積極響應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2023年率先發布《蘇州市關于貫徹落實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行動計劃(2023—2025年)》,全力打造文化數字化樣本。在平江歷史文化街區,市民游客通過蘇州城市生活服務App,可在線瀏覽20余處保護建筑三維實景模型;“云游蘇州”App更是巧妙融入天幕AR技術,創新推出虛擬游覽功能,用戶可跟隨虛擬角色沉浸式感受平江路古街風貌,參與互動活動。數字化技術不僅打破時空限制,讓蘇州古城魅力觸手可及,更實現文化遺產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為傳承發展注入新動能。
多元主體協同,激活文化遺產保護動力。秉持“使用是最好的保護”理念,蘇州創新推出“古城保護更新伙伴計劃發布平臺”,吸引政府、市場、社會多方參與,構建起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發展互促共進的良性生態。平臺將國企持有的可活化利用古建老宅在線發布,通過公開招租、公開轉讓、合作開發等形式,引入社會資本。大儒巷丁宅變身金海華高端人文餐飲,暢園成為萬科有熊精品酒店,過云樓化身古籍修復展示中心與文化沙龍空間,潘世恩故居經活化利用后變身“狀元學堂”和“印象百戲店”……古建老宅在新業態的注入下煥發新生。
目前,蘇州正以創新為驅動引擎,深度挖掘古城文化遺產的獨特價值,穩步推進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發展的雙向賦能。展望未來,這座千年古城將繼續向著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典范城市的目標堅實邁進,在守正創新中煥發時代生機,讓吳地文脈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