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雯
又到一年畢業季。在這個人生的關鍵節點,高校畢業生們揮別母校,踏上新的征程,這既是人生的美好轉折,也承載著社會的期盼。
就業,是民生之本、發展之基,關系著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康。今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創歷史新高。黨和政府多措并舉護航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不久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構建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的意見》,對構建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有關工作作出部署。6月10日,教育部緊扣“政策護航加力擴崗”主題,正式啟動2025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宣傳月活動。將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從“保數量”轉向“提質量”,架起更加精準的就業“橋梁”,幫助高校畢業生奔赴美好未來。
2025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作出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布局規劃。人才成長與國家發展息息相關,讓高校畢業生盡快找到適合的人生道路,激發出他們的發展潛力,高質量就業服務是幫助畢業生就業的關鍵一步。如今,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已“前置”到學業規劃階段,多所高校打造國家級就業指導課程與實踐平臺,引導學生樹立理性就業觀。
數字化賦能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無論是幫助高校新生找到發展方向,實現與企業“精準匹配”,還是幫助高校及時掌握就業市場崗位需求,對高校教學評估打一個“就業分”,大數據為高校、企業、畢業生繪出了更“精準的畫像”。通過大數據分析畢業生求職意向與企業需求,能夠顯著提升崗位匹配效率。而將就業質量納入高校評估體系,則倒逼教育機構重視學生職業發展潛力,推動從“就業率至上”到“就業質量優先”的評價轉向。
應當看到,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持續攀升,但就業市場供需錯配問題日益凸顯。一方面,部分傳統專業畢業生供過于求,面臨“就業難”;另一方面,新興產業和高端制造業人才缺口持續擴大,導致“招工難”。這種結構性矛盾不僅造成人力資源浪費,更制約產業升級進程。護航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不能僅僅從市場需求端發力,而是要將教育供給端與需求端更好地銜接起來。以產業需求為導向重構高等教育體系,通過動態調整專業設置、優化人才培養結構,推動教育供給與市場需求精準對接。
為高校畢業生“架橋鋪路”,不是僅盯畢業就業這一環,而是要打好供給端“地基”,鋪寬服務端“道路”。將教育體系與產業需求進行深度耦合,有望培育出更多適應技術變革的創新型人才,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人力資本支撐。將就業服務做深、做細、做優、做實,就業服務的“觸角”更深遠,影響則更廣泛,效果更可感,推動形成“教育-就業-產業”良性循環生態。
夢想在遠方,路在腳下。護航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持續深化教育供給側改革,構建更具韌性的就業服務體系,讓高校畢業生實現人生夢想,真正成為國家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