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語
夏糧豐收,全年主動。眼下正值“三夏”時節,在希望的田野上,高精尖的“黑科技”大顯身手,助力夏收夏種夏管提速增效,將“豐收在望”的美好愿景變為“豐收在手”的幸福實景。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夏糧作為全年糧食生產第一季,占全年糧食產量的21%。“三夏”是一年中第一個大忙,直接關系著秋糧和全年糧食的豐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大良種、良機、良法推廣力度,在精耕細作上下功夫,進一步把糧食單產和品質提上去。”我國糧食產量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2024年更是首次邁上1.4萬億斤的新臺階,這背后是搶收如奪魁的熊熊戰意,是政策穩人心托起的底氣,是服務到田頭的滿滿心意,是科技助農忙拓出的無限潛力。
織密防災減災防護網,氣象預警護糧安。“三夏”時節高溫、強對流等極端天氣多發,要加強天氣預警,做足“防”的準備,護航夏收工作渡過病蟲害、“干熱風”、“爛場雨”等多個關卡。“防”得好的關鍵在于“防”得快,科技賦予“加速度”。智能數字天氣預報系統提升天氣預警的速度與精度;農業“智慧大腦”讓農機調度更加精準有效;農技專家下田頭,“手把手”幫助農戶解決各項“疑難雜癥”。希望的田野上撐起智慧的防護網,守護農戶的辛勤付出,牢牢端起“中國飯碗”。
智慧農機馳騁田野,夏收夏種跑出“加速度”。在安徽,16萬臺高性能聯合收割機按照設定路線自動作業,收割效率比傳統機械提高了30%;在山東,耐旱高產品種和全機械化作業將旱地小麥畝產增加10%以上;在江蘇,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的“農光互補”模式,以“棚頂發電、棚內種麥”的立體生產大大提升土地畝均產值。今年“三夏”,全國預計將投入各類農機具1700多萬臺(套),其中聯合收割機80多萬臺,參與跨區作業的達20萬臺以上,在20多天時間里,將全國3.4億畝小麥搶收到手,顆粒歸倉。從收獲到播種,智慧農機的廣泛應用,讓每一寸土地都得到高效利用,每一粒種子都能精準落地。
數字賦能管理,夏管服務實現“精細化”。農業智能服務平臺借助物聯網傳感器,實時監測土壤墑情、肥力、病蟲害等數據,為田間管理提供科學依據。通過大屏小屏,農戶足不出戶就能掌握自家麥田的生長情況,平臺還能根據大數據分析,自動生成施肥、灌溉、打藥方案。不僅如此,9-10公斤/秒大喂入量聯合收割機已成為跨區作業主流機型,配備北斗定位、作業監測等功能的智能化聯合收割機奔赴生產一線,這些“鋼鐵軍團”更智慧,大大提升作業效率,降低作業損耗。
“三夏”大忙,忙出的是田間的熱火朝天,更是國家的安定繁榮;“三夏”奮戰,戰出的是豐收的金色畫卷,亦是百姓的幸福生活。在科技的強力賦能下,“三夏”大忙有序推進。我們將繼續以科技為筆,以土地為紙,奮力書寫糧食安全新篇章,讓“中國飯碗”裝得更滿、端得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