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甪韻

共享充電寶作為無數人手機電量告急時的“救命稻草”,為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然而,這個昔日的“便民神器”悄悄變了模樣:掃碼前顯示“1元/小時”,歸還時賬單跳出“30元”;想在常去的奶茶店歸還,卻發現設備早被清空;明明只借了2小時20分鐘,系統卻按3小時計費……當“應急救星”異化為“價格刺客”,當“便利服務”淪為“套路陷阱”,共享充電寶正經歷著一場信任危機。
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衍生出的民生消費新業態,共享充電寶的出現本是市場創新的積極信號。但是隨著行業從“跑馬圈地”的野蠻生長期進入“存量博弈”的競爭新階段,部分企業為追求利潤將“便民”初心拋之腦后,定價混亂、歸還困難、扣費不透明等問題集中爆發,消費者投訴量也逐漸增多。如何讓共享充電寶回歸“便民”本質,成為擺在行業面前的必答題。
下好價格監管“先手棋”,向“價格刺客”說不。價格問題是消費者最直觀的痛點,不同品牌、不同點位的共享充電寶價格可能天差地別,這種缺乏統一標準的定價模式,本質上是利用消費者“電量焦慮”的信息不對稱收割。相關部門應牽頭制定行業指導價,區分商圈、交通樞紐等不同場景實施差異化限價管理,堅決遏制隨意漲價行為。推行“按小時計費、不足1小時按1小時計”的統一標準,杜絕碎片化計費套路。同時強化價格公示制度,要求企業在租借界面顯著位置完整公示價格信息,設置二次確認環節,切實保障消費者知情權。
打好服務優化“主動仗”,破解消費者“歸還難”痛點。解決歸還難題,需要企業從“重擴張”轉向“重運營”。企業著重科學規劃網點布局,動態監測設備運行狀態,確保設備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以滿足人流量較大時的借用需求。同時要實時更新App端網點信息,當用戶遇到歸還困難時,系統應自動暫停計費并提供替代解決方案。此外,監管部門可對服務不達標的企業采取約談、限期整改等措施,達到猛藥治疴、重典治亂的目的,倒逼服務質量提升。
織密權益保障“防護網”,開辟消費者維權“通暢路”。要讓消費者敢用、愿用共享充電寶,必須織密權益保障網。推動建立“接訴即辦”快速響應機制,企業提供24小時客服通道,對投訴實行限時辦結。推行異常扣費“先行賠付”制度,切實降低消費者維權成本。相關部門加快出臺行業管理辦法,通過健全制度、完善標準、強化監管;建立跨部門聯合懲戒機制,對嚴重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企業,依法采取信用懲戒、市場準入限制等措施,形成有效震懾。
從“便民神器”到“價格刺客”,共享充電寶的“變味”折射出新興業態在快速發展中的管理滯后;而從“亂象頻出”到“規范有序”,則需要監管部門、企業、消費者三方的共同努力。當價格不再“藏貓膩”、歸還不再“玩套路”、維權不再“跑斷腿”,共享充電寶才能真正為用戶解決痛點,在便利大眾生活的同時,走出一條健康可持續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