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近日,江蘇10部門印發《關于做好“一表通”建設有關工作的通知》,啟動“一表通”改革。讓數據“多跑路”,讓基層少填報,改革為基層治理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一直以來,“填表報數”問題困擾著基層工作者。重復填表加重了基層負擔,也降低了工作效率,基層干部無法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實際的服務和治理工作中,基層治理的效能也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江蘇啟動“一表通”改革,通過建設省級層面“一表通”系統,以制度約束和數據共享規范數據采集行為,從源頭上減少了基層的報表負擔,讓基層干部能夠從“填表報數”的困境中解脫出來。
“一表通”改革,是通過技術創新,實現數據資源的規范管理,打造共享的平臺,通過輸入關鍵詞,即可獲得所需要的數據,基層減輕了負擔,相關部門也減少了不必要的下發、催要的麻煩。換個角度來看,“一表通”改革的意義還體現在數據共享和協同治理上。省級層面“一表通”系統的建設,打破了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實現了數據的共享和互通,提高了數據的利用效率,促進了各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在基層治理中,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協同配合至關重要。通過“一表通”改革,各部門可以基于共享的數據,共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形成基層治理的合力。
今年上半年,“一張表”在江蘇部分地區的試點成效顯著,為“一表通”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實踐支撐。蘇州市將基層報表從338張精簡為243張,南京江北新區盤城街道新華社區將157張表歸并為57張表,還實現了上級業務系統所需數據“一秒填報”且準確率達95%。數據充分證明了改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一表通”建設中,我省還將推廣南京江北新區、蘇州市相城區示范經驗,利用基層臺賬數據及省市政務數據,搭建鄉鎮(街道)數據“一張表”,有條件的村(社區)搭建村(社區)數據“一張表”,有效賦能便民服務和基層治理。
“一表通”改革不僅是報表數量的減少,更是基層治理方式的變革。它推動基層從被動“填表報數”向積極“簡表用數”轉變。數據輕松維護、智能上報、隨時取用,避免多頭、重復填寫報表,努力實現“臺賬之內無報表、數據治理現代化”。依托“一表通”統計分析、預判預警等功能,基層也實現變“表表冊冊”為服務決策的“輔助工具”,這也意味著基層干部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對數據的分析和運用上,從而更好地為群眾服務,提升基層治理的精細化水平。
江蘇的“一表通”改革是基層治理的一次大膽創新和積極實踐。我們以減輕基層負擔為出發點,以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為落腳點,通過整合報表、規范數據采集、推動數據共享等措施,為基層治理注入了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