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波臺
“三夏”一頭是夏收作物的成熟收獲,一頭是夏播作物播種和夏季管理,關乎全年糧食收成。近日,農業農村部消息顯示,今年“三夏”小麥大規模機收基本結束,全國預計投入各類農機具超1700萬臺(套),壓茬推進夏收、夏種和夏管機械化作業,科技力量如同一股強勁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廣袤田野,助力大國糧倉更加殷實。
從“開鐮”到“開機”,夏收更高效。千百年來,“面朝黃土背朝天”彎腰揮鐮是收麥子的傳統寫照。如今,隨著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加力推進、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等惠農政策不斷加持,我國農機裝備加快迭代升級,在全國小麥主產區,各式各樣的夏收“黑科技”輪番上陣、大顯身手。比如,在湖北鐘祥,聯合收割機搭載“北斗”系統后,不僅能精準高效完成收割、脫粒全流程作業,還能直接實現裝車轉運烘干,整套流程下來作業效率提升約30%。不止在湖北,今年夏收全國投入聯合收割機80多萬臺,其中跨區作業農機超20萬臺,國產9公斤至10公斤/秒大喂入量聯合收割機已成為跨區主力機型,單機日均收獲面積達80畝,效率比5年前提高了30%以上。此外,北斗輔助駕駛、觸控操作終端等智能設備的加持,不少麥區實現了無人作業、“定制”路線的收麥場景,大大提高收割效率和質量。
從“看天”到“智算”,夏種更科學。以前,人們常用“看天”吃飯來形容農業生產,傳統夏種往往依賴農民的經驗,看天氣確定下種時間,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如今,科技賦能為夏種提供精準指導,讓播種、夏管時機選擇更科學。當下,智慧氣象利用先進的氣象衛星、地面觀測站以及無人機等設備,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氣象監測網絡,實時、精準捕捉天氣變化信息,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為農民提供定制化氣象服務,推薦適宜種植的作物品種和種植時間,還能實時監測土壤濕度,科學指導農事安排。如河北保定,氣象部門精準預報降雨,指導當地迅速提早組織,夏種高效銜接夏收,無人駕駛玉米播種機通過精準的衛星定位,自動精準調節株距,為搶種節省時間,為豐產夯實根基。
從“單管”到“統防”,夏管更精準。常言道,農業生產“三分種,七分管”。特別夏季是氣象、病蟲災害的多發期,科學做好田間管理,是保障秋糧豐產的關鍵。肥水管理、防病治蟲、防災減災,夏管項目多,以前靠人工,需要根據作物種植生產情況一項一項實施,如今通過科技賦能智慧管理,各地大力推進統防統治、綠色防控,組織植保技術員深入田間地頭,利用物聯技術平臺指揮植保無人機、滴管追肥系統等開展綜合管理作業。如河北邯鄲,技術人員通過物聯網監測系統對蟲情、土壤墑情進行精準檢測,隨時指導農民防治病蟲害、灌溉施肥;在安徽阜陽,智慧田管系統可實時監測農田的墑情、肥情、病情、蟲情,有效提升田間管理水平……這些科技手段,讓農民能夠及時掌握田間作物動態,精準施策確保作物健康生長,為穩產豐產、保障大國糧倉殷實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