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嘉
一朝入姑蘇,處處是驚喜。
蘇州的網紅墻繪遍布街巷,還不斷推陳出新,地方特色和文化韻味盡顯無遺。百花齊放的墻繪作品,是美學和城市更新的完美結合。
文化深度,是墻繪生命力的源泉。中張家巷的Q版戲曲人物,依托“戲曲一條街,俯仰皆入戲”文化場景,將傳統劇目轉化為年輕化視覺符號;闊家頭巷的“大橘貓”與木香花景觀共生,將自然時序融入藝術表達。不追求“網紅效應”、不跟風,而是以吳文化為底色,蘇州的墻繪作品不僅是視覺上的美學表現,而且成了展示城市個性、文化底蘊和生機活力的窗口,美學的特色生命力由此綻放。
美學賦能城市更新。當下,不少城市的老舊建筑面臨在保護和更新中如何完善發展的難題,街頭墻繪提供了一種創新的改造方案。一方面,在保留老街原有風貌的同時,通過街頭藝術的創意表達讓城市煥發生機,成本低,又讓城市“新”得一目了然。另一方面,數字賦能將藝術體驗從“觀看”升級為“參與”,契合了年輕群體對沉浸式文旅的期待。而高校師生、獨立插畫師與社區居民等共同參與,既保障了專業水準,又保留了民間溫度。
不是拆舊建新,而是用文化創新激活空間價值,“出圈”的墻繪是蘇州之美的最新證據,吸引再多流量也不為過。如今的城市美學,已經從宏觀到了微觀,從聚焦城市到了聚焦人。在城市更新的過程中,蘇州雖然自帶“美學基因”,但仍然對審美有追求、對美學有熱忱。一個個不起眼的角落“長”成游客心中的網紅打卡點,已是蘇州市民眼中的日常。這背后,不僅是美育的提升,更是治理的精細化,目的就是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質,讓城市更美好、更宜居。我們期待,蘇州的努力能激發更多人對美的追求,美學理念將在潛移默化中持續浸潤城市細節、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