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婧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門印發通知,部署開展2025“吃貨季”食品提質擴需工作,全方位擴大國內食品需求,推動“食品工業+數智+餐飲+休閑”融合發展。活動以“數智升級·特色創新·融合發展”為主題,從今年6月持續到12月,包含三大部分共8項具體舉措。
激發新動能,塑造品牌“食”尚力。今年5月,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餐飲業促進和經營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餐飲業管理機制,促進餐飲業高質量發展。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食品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部署了信息技術創新應用、新模式新業態培育、產業提質升級、筑基聚力賦能四大行動,旨在加快推動食品工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吃貨季”系列活動將進一步激發食品餐飲業發展潛能,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食品工業深度融合,加強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對接,培育食品工業產品創新創造力、品牌價值塑造力和行業“食”尚引領力,打造食品消費新場景新熱潮。
培育新場景,拓展城市美食圈。近年來,各地知名小吃品牌不斷涌現,上海生煎包、重慶小面、南京鴨血粉絲湯、武漢熱干面等地方小吃形成獨具特色的美食文化,油亮紅辣的柳州螺螄粉讓2024年柳州市螺螄粉全產業鏈銷售收入突破750億元。食品餐飲一方面傳承了城市的獨特地域文化,一方面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和經濟效益,逐步朝著區域化、規模化、標準化方向發展。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2024中國美食旅游發展報告》顯示,93.1%的游客表示,體驗美食是旅游的重要項目。各地獨特的美食文化激發了文旅消費的新動能。“吃貨季”系列活動將進一步深化食品工業與休閑產業融合發展,打破生產與消費邊界,開發“網紅”地方特色食品,提升地方品牌和文化影響力。
共筑新生態,雙向賦能強產業。食品、餐飲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在促消費、惠民生、穩就業中發揮重要作用。“吃貨季”系列活動聚焦食品提質,將以工業化推動標準化,保障食品質量穩定;搭建食品生產銷售企業和餐飲服務經營者交流合作平臺,開發定制化及半成品食材,擴大產品品類和數量,構建美味健康、安全高效的食品供應和餐飲服務體系。相關部門要積極履行職責,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違法嚴懲,不斷完善食品安全等相關監測與管理機制,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誠實守信經營,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