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詩煌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堅持致力于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吨泄仓醒腙P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健全民營中小企業增信制度,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優越的營商環境,是城市軟實力的重要標志,也是蘇州引以為豪的金字招牌。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的征程上,蘇州緊緊圍繞“打造最優營商環境、鞏固最佳比較優勢”目標,不斷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在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創新生態、提升政務服務、踐行法治誠信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在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1》中,蘇州位列全國第六。并且先后被世界銀行、《福布斯》雜志評選為“中國投資環境金牌城市”和“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連續5年蟬聯“營商環境最佳口碑城市”,連續13年被評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
政策環境迭代升級穩定可及
一是迭代升級政策體系。突出助企惠企,因時因勢推動營商環境政策優化升級。蘇州持續完善制度設計和具體舉措,在省內率先出臺實施優化營商環境地方性法規《蘇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2020年起每年迭代升級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2024年,以“新春第一會”的方式召開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以市委一號文件發布《蘇州市2024年優化營商環境十條政策措施》,推動實現營商環境“優無止境、優上更優”。
二是精準施策靶向發力。蘇州及時出臺“助企紓困解難46條”“支持服務業紓困恢復20條”“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55條”“促進產業投資26條”“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30條”等一攬子政策措施,對困難企業“精準滴灌”,制定新興服務業、個體工商戶、樓宇經濟等領域專項政策。
三是著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全面落實中央“民營經濟31條”、國家八部委“近期舉措28條”以及省“若干措施20條”等政策舉措;出臺《蘇州市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近期若干舉措》,緊扣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目標任務,全面實施5個方面共20條政策舉措,完善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營造企業家建言獻策良好氛圍。
四是打造開放融合的創新環境。培育創新土壤,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對接。著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市科技局牽頭實施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專項行動,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達77.4%,在全省率先建立并推廣運用“科創指數”惠企創新政策評價體系,全面落實各項惠企新政策。
五是打造吸引外資“強磁場”。作為中國開放型經濟重鎮,外資經濟是蘇州亮麗的城市名片。優越的營商環境、清晰的產業規劃和持久的戰略定力,是蘇州成為外資集聚高地的重要原因。2024年,蘇州以中新合作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30周年為契機,大膽試、大膽闖,爭取一批先行先試政策,進一步深化開放創新。
營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一是服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貫徹落實省《貫徹落實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部署總體工作方案工作舉措》《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近期舉措任務清單》,積極研究出臺《蘇州服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任務清單》,確保各項任務在蘇州落地落實。按照省工作要求,建立健全我市工作月報和聯絡員制度,定期開展工作調度,召開全市服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對接落實工作會議,細化責任分工,強化跟蹤督查。
二是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在全國率先編制《公平競爭審查操作指南》,在全省率先實現市、縣兩級政府審查制度的全覆蓋,率先出臺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競爭審查會審制度,率先將第三方評估機制引入公平競爭審查專項抽查。以市政府辦名義出臺《蘇州市公平競爭審查工作 重 大 政 策 措 施 會 審 制 度》(試行),將公平競爭審查納入制定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程序。
三是推動資源供給更好更快匹配企業需求。2024年制定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方案、“數據得地”指導意見,有效加強規劃資源要素保障。全面優化人才政策體系,制定《關于支持企業引進高端人才的若干措施》,人才落戶新規實施以來已通過人才落戶審核近萬人。
服務升級讓惠企便民更貼心
一是深化“一網通辦”改革。大力推進“一件事一次辦”“免證辦”“拿地即開工”“同城通辦”,試行以專用信用報告代替企業無違法證明,推動“解決一件事”上升為“解決一類事”。出臺工作方案完善線上線下幫辦代辦服務,在全省率先實施“融驛站”“政銀合作”,多元聯動依托產業園、樓宇設立并開通運營“融驛站”站點,推動政務服務便利化增值化改革,為企業提供方便快捷的政務服務及個性化精準指導。
二是構建助企服務網絡。2023年底印發《關于建立健全全市企業服務體系工作方案》,著力構建多維立體企服體系,打造企業動態感知系統,對企服中心建設要求進一步延伸和下沉到鎮街。積極構建“1+10+N”助企服務網絡,建立市、縣級市(區)、鎮(街道)三級企業服務中心,按照“企業怎么方便怎么設,效率怎么高怎么來”的原則,統籌優化功能,整合服務資源,強化人員配備,推進縣區街鎮企業服務中心與政務(便民)服務中心等的深度融合。
法治營商彰顯“力度+溫度”
一是加強公平執法,盡力減少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干擾。加快推進“綜合查一次”改革,印發《關于開展現場執法檢查“綜合查一次”試點工作的通知》,在張家港市、常熟市、太倉市、吳中區、姑蘇區等地開展試點,以“白名單”分級分類監管為基礎,實行跨領域、跨層級、跨部門“綜合查一次”改革模式。推行包容審慎監管,成立蘇州市服務“四新”經濟包容審慎工作領導小組,出臺免罰輕罰事項清單,在全省率先試點不予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清單。
二是探索多元途徑,依法保護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完善國資國企系統清欠工作機制,對清償情況實施全過程審計監督,并納入市委第五輪巡察監督重點。開展“類個人破產”試點,采用個人債務集中清理模式,讓“誠實而不幸”的債務人通過免責考查解除債務“枷鎖”,獲得恢復正常生產生活、重新創業的機會。
營造安商親商濃厚氛圍
一是加速形成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社會氛圍。以深化推進新時代“兩個健康”相關工作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全市民營經濟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定期召開“助企直通”政企懇談會,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每月輪流親自參加,面對面聽取企業家建議,協調解決企業反映的問題訴求。積極解決好企業面臨的困難,主動回應訴求建議。強化“政企同行”專項行動,更好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作用。完善政企交流機制,舉辦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完善民營企業信息直報機制。
二是全力營造尊企重企氛圍。舉辦蘇州“企業家日”主題活動,宣傳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邀請中央和省級媒體關注蘇州市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相關工作,康力電梯受邀參加國家發展改革委民營經濟專題座談會,亨通集團典型案例受到《人民日報》頭版關注。圍繞重點城市、重點企業及優秀民營企業家,做好標桿典型的推薦選樹工作,開展民營經濟表彰工作。
三是著力打造“蘇州最舒心”營商環境品牌。2024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優化營商環境專項督查對全國30項典型經驗做法予以通報,蘇州“高質量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服務企業發展”典型做法入選。強化全社會協同共建,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相關建議提案,推動企業家建言獻策,凝聚共建合力。持續開展“百企話營商”系列宣傳,不斷鞏固“蘇州最舒心”的整體印象和群體共識。
營商環境是一個地方政治生態、經濟生態、社會生態的綜合反映,是重要軟實力也是核心競爭力。蘇州入選2023城市營商環境“年度創新城市”;獲評“2024企業家幸福感最強市”(地級及以上城市);根據工信部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發布的《2023年度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報告》,蘇州市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綜合得分位列地級市第一,在法治環境、融資環境、創新環境等維度都位居第一。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蘇州優化營商環境建設持續在全國、全省保持領先地位,優越的營商環境是民營經濟發展的沃土,也是蘇州引以為豪的金字招牌,但是營商環境沒有“天花板”。蘇州還需進一步聚焦改革攻堅,強化系統思維、爭先意識,加快推動思想觀念、領導體制、市場機制、治理方式全方位變革,著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讓市場主體在蘇州投資創業興業更加安心暖心爽心,持續擦亮“蘇州最舒心”營商服務品牌。
★作者系蘇州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