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記者 袁 藝
近段時間,“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在網絡中成了熱詞,因部分博主搞混了“學前教育普及普惠”與“免費”概念,網民們也研究起“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具體含義。為此,記者采訪了蘇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一系副主任、蘇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高鐵新城實驗幼兒園園長俞芳,講解“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的概念。
普及普惠 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公辦園占比一半
2020年2月25日,為推動縣級人民政府履行發展學前教育職責,不斷提高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更好實現幼有所育,教育部制定并印發了《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辦法》,督導評估的主要內容包括普及普惠水平、政府保障情況、幼兒園保教質量保障情況三個方面。其中,普及普惠水平主要包括三個指標和標準:一是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確保所有適齡兒童都能順利入園,基本解決“入園難”問題;二是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即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80%,確保普通家庭的孩子能夠進入收費合理、質量有保障的幼兒園,基本解決“入園貴”問題;三是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0%,體現以公辦幼兒園為主導,同時又為社會力量辦園留足空間,形成多元化的辦園格局。
俞芳解釋,政府保障情況評估的指標涵蓋黨建領導、發展規劃、園所管理、財政投入、保教收費、教師待遇、監管機制等九個維度,確保政府能夠發揮主導作用,為普惠性幼兒園提供政策支持和資源保障,通過強化責任、完善服務、優化資源配置,推動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惠及更多家庭和孩子。而幼兒園保教質量保障情況的主要指標則包含辦園條件合格、班額普遍達標、教師配足配齊、教師管理制度嚴格、落實科學保教,旨在通過規范化管理和科學化教育,全面提升幼兒園的教育質量,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蘇州經驗 學前教育資源的高效配置和公平分配
本月初,教育部公布2024年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市、區)認定結果,蘇州有7個縣(市、區)上榜,分別是常熟市、太倉市、吳中區、相城區、姑蘇區、蘇州工業園區和蘇州高新區(虎丘區),數量位居江蘇省第一。反映了蘇州市及各區縣政府在學前教育發展中始終堅持以“公益普惠”為基本方向,通過科學規劃、加大投入、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和嚴格監管等多方面的積極作為,不僅在區域均衡發展上取得了顯著成效,還確保了學前教育資源的高效配置和公平分配,使更多家庭享受到優質的學前教育服務,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在俞芳看來,具體到幼兒園層面,應該堅持以“公益普惠”為根本導向,在解決“入園難”與“入園貴”的基礎上,竭盡全力為老百姓提供更加優質公平的教育服務。一方面,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和完善園所設施,為幼兒打造一個安全、溫馨且富有教育意義的環境,讓他們在探索與游戲中自然成長;同時,還需著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保教能力,確保每一位教師都能以科學的方法和溫暖的態度陪伴幼兒成長。另一方面,幼兒園需不斷創新課程設計,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創造力,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在探索中成長;對于特殊需求兒童,提供個性化的支持和關懷,確保每名幼兒都能在公平的環境中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未來方向 托幼一體化、融合教育、AI賦能
2021年,蘇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與蘇州高鐵新城管委會攜手合作,共同創辦了蘇州幼專高鐵新城實驗幼兒園。在創辦過程中,以“政府支持、學校引領、園所實踐”為原則,構建了多層次、多領域的合作機制,不僅為高鐵新城提供了優質的學前教育服務,提升了區域教育資源供給能力,還實現了人才培養與教育服務的雙贏,并推動了科研創新與社會服務的深度融合。
從高校育人到一線辦園,俞芳也有頗多感悟。展望學前教育發展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她結合蘇州幼專高鐵新城實驗幼兒園的情況,提出了四點建議。
一要全力鞏固普及普惠的建設成果。不斷加強幼兒園的內涵建設,通過創新課程設計、強化教師培養、深化家園共育、優化環境創設、規范園所管理等舉措,持續提升保教質量,確保每名幼兒都能在優質的教育環境中健康快樂成長。
二要進一步推動托幼一體化建設。隨著社會對托育服務需求的日益增長,幼兒園應積極響應國家和蘇州市的托育政策,優化園所布局,增設托育班級,配備專業師資,設計適齡課程,實現托育與學前教育的有效銜接,滿足家庭多元化需求,推動托幼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三是要深入推進融合教育發展。幼兒園應積極創設包容性教育環境,加強教師融合教育能力培訓,按要求配備資源教師,設計個性化教育方案,為特殊需求兒童提供科學支持,確保每名幼兒都能在公平、溫暖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四要積極探索AI賦能學前教育的創新路徑。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教育領域正迎來深刻變革。幼兒園應抓住這一機遇,利用AI優化保育與教育,實現資源智能調配,開發智能化課程,創設沉浸式學習環境,利用大數據支持個性化學習,定制成長方案,培養數字素養,幫助幼兒適應未來社會需求,推動學前教育邁向智能化、現代化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