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達中學2024屆學生陳玥兮的手繪地圖。受訪者供圖
本報訊(記者 袁藝 實習生 崔楚晗)新學期,許多改版后的春季教材首次與師生們見面,蘇州市立達中學地理組的老師們驚喜地發現,立達學子的手繪地圖和地理文創產品手稿被滬教版六下地理教材選用。“這是我們地理學習的新常態,地理繪本為孩子們打開了新天地!”昨天在立達中學地理教研組辦公室,地理老師李新蓮與錢茜分享說。
記者看到,這本滬教版六下地理教材由中華地圖學社和中國地圖出版社于2024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立達中學2024屆學生陳玥兮(現為蘇州中學高一學生)手繪的印度降雨量分布地圖和立達中學初三年級學生費越梵、吳彥萱手繪的俄羅斯旅游文創產品圖片,都被用在第三單元“走近國家”的插圖示例里。
費越梵和吳彥萱回憶說,一年前,他們剛學了地理中有關俄羅斯的一節課,有感而發,花了3天時間在白色T恤上完成了文創圖畫設計。上面畫了中國開往俄羅斯的K3列車,還有俄羅斯套娃、貝加爾湖、白樺林等俄羅斯標志物。“雖然是地理作業,但是融合文化、藝術等多種元素,鍛煉了多方面能力,還是很有意義的!”她們說。
2016年秋天開始,立達中學地理組開始嘗試用手繪地圖教學,他們巧妙地以繪本為橋梁,將地理知識融入生動有趣的圖畫與故事之中,并且鼓勵學生也多多創作。該校“素養為本的初中地理繪本教學研究”作為江蘇省地理教研室十四期重點課題,今年1月已順利結題,同時也獲得過蘇州市“十三五”規劃課題、蘇州市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蘇州市教育教學成果獎等榮譽。
九年多來,立達中學的地理繪本教學經歷了三個階段的發展。地理繪本1.0版本是“思維導圖+核心地圖”的模式,以手繪地圖簡圖為核心,思維導圖為基本構架,構建心象地圖,促進認識區域特征、比較區域差異的區域地理學習方式。地理繪本2.0版本是故事繪本,以連續的圖畫結合相對動態的故事情節,來推動對地理知識、技能和價值觀的深度理解的表達方式。地理繪本3.0版本是繪本報告基于地理實踐的各類圖文結合的觀察、實驗和調查報告,通常以結構化的方式表達。錢茜介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的研究性學習面越來越廣,涉及的素養能力也越來越多。在立達中學還有一面繪本墻,地理老師們把學生們的優秀作品展出,供大家翻閱。李新蓮介紹,最近一兩年時間,滬教版地理教材的編輯組得知立達中學師生有手繪地圖的特色,便向他們約稿。“手繪地圖進入教材是對我們教學方向的肯定,這種以學生為中心、貼近生活的教學模式正是新課標倡導的!”李新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