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記者 袁 藝
近期,“DeepSeek成趕作業‘神器’”等話題登上各平臺熱榜引發熱議。隨著人工智能應用軟件在教育領域的不斷滲透,如何借助這些新鮮工具、合理地指導孩子完成作業,成了家長和老師共同關注的熱點。日前,蘇州市德育學科帶頭人、蘇州市優秀林老師汪為峰圍繞這一現象,給出家庭教育建議。他認為,在人工智能技術滲透日常生活的今天,家長要理解現象背后的教育變革,積極應對。
引導正確認知,肯定中帶領孩子探索
AI時代已經到來,時代需要創新型人才,人工智能發展已經成為國家戰略。家長的育人觀念和思維方式需要改變,孩子的成長不再局限于書本知識的學習。明確工具定位:告訴孩子AI工具,如DeepSeek是輔助學習的工具,能提供信息和思路,但不能替代自己思考,學習的目的是培養思維和能力,不是獲取答案。強調獨立思考:鼓勵孩子先自己思考,嘗試解題或構思,遇到困難再用AI工具找思路,不能直接抄答案。
規范使用方法,計劃中培養孩子習慣
限定使用場景:設定“AI使用時段”,規定只有在確實不會、查閱資料后仍無法解決問題時,才能在約定的時間里使用AI,如周末集中解決疑難問題。監督使用過程:與孩子一起研究AI對話記錄,共同分析解題思路,對AI生成的答案進行人工推導驗證。
培養學習能力,指導中鍛煉孩子思維
學會篩選信息:教孩子判斷AI工具給出內容的準確性、合理性和適用性,比如答案有多種時,分析哪種適合自己水平和題目要求。強化知識整合:讓孩子把AI工具提供的知識與已學知識聯系起來,整理歸納,納入知識體系,避免知識碎片化。提升思維能力:借助AI工具的解題思路或寫作框架,引導孩子思考推理過程、邏輯結構,如數學題讓孩子重新推導步驟,作文讓孩子分析框架如何組織內容,進而提升思維能力。
增強互動交流,支持中增加親子交流
討論作業內容:孩子用AI工具完成作業后,與孩子討論相關知識點、問題及解決方法,了解其理解掌握程度,看是否真正學會。分享使用心得:與孩子交流使用AI工具的感受和經驗,互相學習,共同探索如何更好地用它輔助學習。
智能時代的教育,正在經歷從“知識容器”到“思維導體”的范式轉變。家長應當:重塑角色定位,從知識傳授者轉為學習教練;升級教育工具,將AI轉化為思維訓練的“數字陪練”;著眼核心素養,重點培養批判性思維、創造性解決問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