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葉永春 實習生 沈珈伊
午后3點,接待完最后一組客人,店主小路讓化妝師先走,自己留下來守著。他盤算著在這個月底前把店轉讓出去,徹底告別漢服旅拍市場。
與小路的店直線相距約1公里,一條背街小巷內,有一家漢服旅拍店屬于小秦夫婦,暫時也關著。所不同的是,他們關閉這家店,是因盤下了一家面積更大且沿街的門店,打算借此將生意做得更大。
出局和入局,在蘇州漢服旅拍市場,已然是司空見慣的“戲碼”。近兩年來,這個市場的火爆肉眼可見,無論是沿街商鋪、背街小巷還是產業園、寫字樓,處處可見漢服旅拍店的活躍。然而,當越來越多的人進入漢服旅拍圈,圈內人的滋味卻各不相同。
市場飽和
菉葭巷400米聚集13家店
“進入這一行以后,我發現自己越來越不會拍照了。”談到閉店,小路直言道。
6月6日下午3點,姑蘇區臨頓路和基廣場,小路坐在店內,看著一個來自馬來西亞的家庭化完妝,跟隨攝影師出門,他讓化妝師先走,自己留守在店里。這個來自馬來西亞的家庭,是小路接待的最后一組客人了。接下來,他要同前來看店面的同行交流轉讓事宜。

“距離平江路300米左右,寫字樓內,服裝200套,化妝臺8個,更衣間2個,有洗衣機,面積80平方米左右,設備齊全,有興趣私(聊)。”數天前,小路在網絡社交平臺發布了轉讓信息,他想趁暑期漢服旅拍旺季到來前,將店面轉讓出去。
此時,距離小路開店,恰好整一年。他開始經營這家店,正是在去年暑期之前,那一個旺季到來之前。回想從事攝影工作10多年,輾轉多個大城市,小路發現,自己真正接觸漢服旅拍不超過2年時間。“前年在東北做了一陣旅拍,發現這個市場很大。去年到蘇州,和朋友合伙開了這家店。”小路從電腦里調出1年來的經營數據,可見起初是按天分組的,一天能有近百位客戶,漸漸地變成按月分組了,而如今一天僅幾位客戶。對此,小路認為這與門店的網絡營銷能力下降有關。
但難以回避的現實是,周邊的漢服旅拍店實在太多。和基廣場、附近的臨頓路、平江路以及兩條道路之間的一條條巷子內,遍布著漢服旅拍店。其中僅菉葭巷,沿街400米就有13家,而巷內的菉葭樂坊產業園,僅一幢樓內,“寫真”“旅拍”“攝影”“旗袍”“漢服”等相關門店就有9家之多;再往北到園林路,近500米內,與漢服旅拍相關的門店則有30家;而在白塔東路,僅倉街與平江路之間,連續并排的6家門店,做的都是漢服旅拍生意……
“想把品質做好,但是無奈這個行業內卷太嚴重了,大家都把價格放得很低,價格降低的同時品質也有所下降,攝影師的技術也慢慢變差了。”等把店轉讓出去后,小路打算重操舊業,去一位朋友的傳媒公司當攝影師。
內卷厲害
價格戰無序,砸錢投流回報少
“每天都有門店在轉讓,但就算一分錢都不便宜,也不怕轉不出去,因為進來的人還是很多,有攝影師、化妝師,有別的城市來的,還有創業的大學生。”小秦就因妻子是化妝師,近1年前,他們在姑蘇區倉街孟子里租下一間房屋,做起了漢服旅拍生意。
入局近1年來,小秦明顯感受到,這一行“最好的時候”已經過去。“前兩年行情好的時候,做得好的兩三個月時間就能把投資賺回來。現在每天有開有關,這一年光倉街就看到關了七八家,中張家巷有一家換了三個老板了。有的生意看著挺好,突然就不做了,可能運營成本太高。平江路生意好一點,但房租貴,而且套餐的報價也跌到100多元,這對后期入行的人來說更難做,因為房租更高,標那個價格不好做,不標就沒生意。”因而,要在眾多同行中脫穎而出,增加曝光度和客流量,小秦認為“投流”是最直接也是業內通用的做法,即花錢買流量,找人做直播,在小紅書、抖音等平臺做推廣。但實際情況是,如今即便砸錢“投流”,投入和產出也不成正比,而生意看上去一直好的“就那么幾家”。

生意不容易做,為何還要入局?小秦認為他們的優勢就在于低成本運營。他本身有工作,而在孟子里租的小間,一年租金不到2萬元,經營相對自由,“有客人預約就去,沒有預約不去也沒關系”。
但開了店,總想著把生意做得更好。孟子里是條窄巷,長約百米,往來人少。“開在小巷子里,想要每天人不斷,那是運氣!”今年“五一”假期前,小秦和妻子在白塔東路盤下一家店,雖然租金更高,但畢竟街上客流量更大。在“五一”假期,店里著實忙碌了一陣,不過給小秦的總體感覺是,生意并不如往年好。
如今在工作日,小秦的店里只留小楊一位化妝師,而往往一天等下來,小楊很少有忙碌的時候。“一件事情做的人太多了,就不好做,太卷了。”小楊從四川來蘇州,已先后在3家漢服旅拍店做過化妝師,對行業內卷的感受越來越明顯。
正因卷得厲害,小秦沒有將開店當作主業,店內只雇傭小楊一個人,等到忙碌時,才臨時找熟悉的化妝師和攝影師,彼此之間以合作為主。“現在店里要養化妝師和攝影師,是養不起的,有了成熟的運營和管理模式,有穩定的客流,才能有固定的團隊。”小秦說。
變數不小
市場雖火爆也要未雨綢繆
在姑蘇區白塔東路創元科技園三區,就有不少漢服旅拍店形成了較為成熟的運營模式。只見科技園門口貼滿了“漢服體驗”的招牌,還有門店打出“全場99”的報價。
科技園內,一幢廠房從底樓至三樓,每層都有漢服旅拍,且從其經營模式以及空間布局看,房間分門別類,有直播間、接待前臺,還有服裝挑選和妝造設計,再往后則是后期加工,最后另有選片中心等,已形成了“流水線”作業。
其中一家門店前的走廊上,就有七八位客戶在等待選片。“團購價199元,拍半個小時到1個小時就好了,可以選20張照片。”其中一位女生向記者介紹。而進入走廊的口子上,擺放著一張海報,客戶掃碼海報就可在抖音等平臺下單,到店內核銷后,便可進入“流水線”。
“這些門店,原先在街上都是有門面的,慢慢開到了我們園區里來,生意好的時候,一家店一天能接待幾百個人。”創元科技園三區物業負責人朱先生對漢服旅拍的火爆,有更直觀的體會。

朱先生說,漢服旅拍市場的火爆,直接改變了科技園內的業態結構。“原本大部分是企業,有的企業簽了十幾年租賃合同。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陸續有做漢服旅拍的進駐,現在科技園的出租率達到了95%以上,其中漢服旅拍占比在30%左右,運營團隊來自各地,包括內蒙古、吉林、江西等地方。”如今,科技園內的漢服旅拍不僅有了成熟的運營模式,還形成了產業鏈,光提供服裝的門店就有5家,朱先生認為,這與科技園同平江路、倉街以及東園等外景拍攝場地距離近有關。
不過,在看到市場火爆的同時,作為科技園的管理方,朱先生稱還應未雨綢繆。他說,漢服旅拍市場興起迅速,培養了游客的消費習慣,且成了越來越多游客外出旅游的標配項目,但從這兩年游客喜好的變化看,這個市場出現變數的可能性不小。因而,作為科技園,在選擇此類業主時,要考慮整體旅游環境,不僅看運營方資質,還看其管理和服務,避免出現客訴和糾紛等。此外考慮到科技園整體的運營穩定和管理秩序,對這類業態的數量,管理方還會有所控制,確保其在合理范圍內,而不是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