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訊(駐常熟記者 陳潔 施含韻 通訊員 蔣巍 張鳳華)昨天,位于常熟的中交天和傳來一條振奮人心的消息——其自主研發的世界首臺高寒高海拔超大直徑硬巖豎向掘進機“首創號”,貫通新疆烏尉高速天山勝利隧道2號深豎井,創高速公路豎井深度、直徑、海拔三項世界紀錄。
天山勝利隧道是共建“一帶一路”重點項目烏尉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全長22.1公里,是目前世界在建最長的高速公路隧道。為解決隧道掘進面臨的通風難題,確保施工和運營的安全作業和空氣質量,中交集團項目團隊采用“三洞+四豎井”施工方案,在天山勝利隧道頂端開挖四座豎井,開啟四處“天窗”作為“呼吸系統”。

位于隧道進口端的2號通風豎井直徑達11.4米,成井內徑9.5米,深度達707米,是當今世界直徑最大、深度最深的高速公路豎井。該井地處高寒高海拔的天山之巔,最低氣溫零下40多度,海拔3660米,巖石強度最高超過200兆帕,施工難度極大。為此,中交天和創新研制全球首臺高寒高海拔超大超深豎井掘進裝備“首創號”。
這臺整機高44米、重1350噸的鋼鐵巨龍,采用全新鉆井工藝,避免傳統鉆爆法對巖石的擾動,實現井下無人操作和“一鉆成井”,同時,有效避免揚塵等對天山自然生態敏感區環境造成的污染,掘進施工效率、安全性和環保性顯著增強。

經實踐驗證,“首創號”多項核心及全球首創技術,解決了破巖、排渣、刀具耗損嚴重等多項世界性難題。在施工沖刺階段,“首創號”實現最快月進尺104.18米,最高日掘進達6.89米。目前,“首創號”研制技術已獲國家專利27項,形成標準化施工參數體系。這些創新成果顛覆了傳統掘進施工模式,也為我國深地高端工程裝備自主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了解,裝備制造是常熟重點培育的支柱產業之一。常熟聚焦工程機械、海工裝備等領域持續深耕,已形成集研發、設計、制造、服務等于一體的全產業鏈體系,2024年規上產值達1527億元,集聚了一批行業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交天和是其中典型代表,自2010年成立以來,攻克了多項“卡脖子”技術難題,在超大直徑盾構領域排名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