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駐昆山記者 朱新國 占長孫 實習生 奚江月
近日,“科創尚明甸低空+人工智能生態基地”在昆山張浦鎮完成戰略合作簽約,將依托尚明甸村高端民宿、品牌餐飲與科創企業集聚的完整形態,打造華東最大“低空+人工智能”生態基地。在這個被譽為“鄉野硅谷”的村落,尚明甸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孔玉和一群巾幗創業者一起,發揮女性優勢,為鄉村經濟探索更多可能性。
張浦鎮位列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前10名,正聚焦做強“食尚張浦”城市品牌,做優“向德益張”“食智名歸”“科造之才”“放心靠浦”四張名片,不斷將分散的女性力量凝聚為驅動產業發展的“引擎”,以高端食品產業為牽引,發展新興產業、未來產業。
在張浦“搶位”“搶為”的發展賽道中,她們是鄉村振興的推動者、奔跑奮進的趕路者,以“她力量”撐起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半壁江山”。
“食尚先鋒”,凝聚女性力量助力產業發展
“動員女性在強鏈補鏈延鏈上取得新突破,展示新質生產力中的她力量!”在位于張浦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的“食尚”婦聯工作室,一句鏗鏘有力的標語,講述了工作室的“緣起”。
“食”力不凡,鏈上“花”開。今年2月,以張浦鎮高端食品產業集群為重要依托,昆山市婦聯聯合張浦鎮婦聯特別成立昆山市高端食品產業鏈婦聯組織,串聯機關部門和村(社區)女性黨員干部、咖啡店女掌柜、面包廠女技師、果汁企業女研發員,并設立“食尚”婦聯工作室,打造“食尚先鋒”隊伍,集成化提供女性技能培訓與資源對接,加速構建高端食品產業鏈發展新格局。
干事創業,人才為先。相關部門推出昆山市高端食品產業鏈巾幗賦能五大行動,通過思想引領、賦能提升、穩崗幫促等多個維度,推動女性以遠大巾幗之志詮釋信仰、以硬核巾幗之力成就事業、以柔美巾幗之姿引領風尚,成為“幸福產業”的探索者、“食尚”產業的“領鮮者”。
如果你問孔玉,村里有什么?她會給你清晰理出個“123456789”來:1個院士工作站、2萬平方米集體廠房、3000畝基本農田、40畝建設用地、50畝藝術稻田、6家科創企業、7家高端餐飲、800棵黃桃樹和9家品牌民宿。作為“食尚先鋒”女性代表,近四年來,孔玉將招商思維和營商服務理念運用到鄉村建設運營中,推進生態資源變現轉化,持續撬動社會資本,讓“鄉創”成為張浦科創的新“張”力。
鄉村泥土里不僅生長莊稼,也生長煙火夢想。尚明甸也是張浦巾幗科創基地,設有“三體智慧·她創工廠”“元蓁·她創養心齋”“七玖年·她創喵花園”“SOSO·她創汪咖啡”“避風塘·她創怡居客廳”等多個陣地,培育出一批花事、民宿、咖啡女性主理人,成為女性創新樂園。
“食光樂園”,多點開花營造可持續發展軟環境
綠色的墻壁上,文字、線條、圖片有序組合,構成“咖啡物語”“一片面包的故事”等宣傳展示區。在這個不到40平方米的“食光樂園”里,濃縮著張浦鎮從“一個水果”到“一瓶果汁”、從“一粒小麥”到“一片面包”、從“一顆生豆”到“一杯咖啡”、從“一滴牛奶”到“一塊奶酪”的產業布局,桌上擺放的一幅幅兒童咖啡植株手繪畫色彩鮮艷。
產業發展不僅依賴資源與技術,更需要社會協同力的支撐,離不開可持續發展的軟環境。結合張浦鎮高端食品產業鏈發展特點和成效,張浦鎮對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進行主題化改造,打造集“親子共讀區”“家風展示廊”“互動體驗角”于一體的復合空間,設立“咖啡工坊”“面包實驗室”等互動閱讀區,展示面粉加工工藝、鮮活飲品果汁生產線等產業故事,讓孩子從小感知“食尚張浦”的科技與匠心,深化品牌文化認同。
依托婦兒“食尚”活動陣地,張浦鎮以項目為紐帶、以空間為載體、以家庭為單位,探索“空間營造+志愿服務+家庭賦能”三位一體模式,以文化軟實力筑牢產業根基,在書香中譜寫“產城人文”融合新篇。同時,推出見多“食”廣研學路線,帶動親子家庭走進工廠,聯合潤正生物、益海嘉里等企業,推出高端食品產業研學課程,組織婦兒家庭參觀菌菇智能化生產線,設立親子實踐工坊,推動食品科普教育從課堂走向生活。
今年以來,張浦鎮還攜手食品企業、圖書館、商圈書店及鄉村咖啡館等多元力量,創新升級鏈上“5S”閱讀服務體系2.0版本,在全鎮打造“食尚之Lian”閱讀空間,多點開花營造不同“舌尖上的閱讀場景”。此外,舉辦“戀上食光”市集,攜手鏈上食品企業等開展食品飲品市集展銷交流活動,并組織親子家庭走進古村落,將藍莓花簇、稻穗新芽、野菊竹籬等食材源頭的自然風物融入畫作,探尋“食尚密碼”,共繪一幅充滿生機的鄉村畫卷。
“沒想到,很多超市里常見的牛奶、飲料和食品品牌,都是在我們身邊生產的,很驚喜也很自豪。”經常帶著女兒來參加活動的段敏說,各種互動性強的體驗活動,不僅讓孩子體會到食品的“新滋味”,也增強了對腳下這片土地的情感。
“食業有成”,三產融合拓展“食尚張浦”想象邊界
在“食尚張浦”的鄉村振興圖景中,女性是規劃師,也是踐行者。她們以多維角色推動產業創新、文化活化與基層治理的深度融合,成為驅動“高端食品產業+農工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元蓁齋民宿咖啡廳,珍珠白色調的仿生雙臂機器人正以0.1毫米精度復現手沖咖啡的“阿基米德曲線”動作。這款北京冬奧會同款的“智咖大師”,每日可制作百杯大師級咖啡,其碳纖維機械臂與實木操作臺的搭配,恰如民宿“傳統肌理+現代科技”的縮影,傳遞出“鄉野硅谷”的科創基因。
“誰說鄉村容不下黑科技?”元蓁齋主理人王鐸說,先進的咖啡機器人技術,讓游客在鄉村也能品味到一杯大師級別的手沖咖啡。更重要的是,它向所有人傳達了一個信息:在鄉村,也能運用好高科技,讓一二三產業更好融合,為服務和優化商業環境添磚加瓦。
走進“匹格村落”巾幗新業態創業基地,菜園、花園、果園、萌寵園等錯落有致,負責人羅娟正帶領團隊為一家上海公司的團建做著接待準備。作為蘇州市首批、昆山市首家共享農莊,匹格村落著力打造江南菜飯、非遺臘肉、島外民宿、鄉村咖啡、秘野露營等特色項目,與“食尚張浦”城市品牌同頻共振,形成“田園客廳+多園并茂”的農文旅格局。兩者的結合,正是“工業強鎮”與“美麗鄉村”的完美互補。
匹格村落還引入工商資本和專業團隊,累計完成5只項目創投子基金搭建,吸納社會資本投資超千萬元,盤活集體資產8000余平方米、閑置農用地400余畝,用“基金+運營”的模式,支持青年女性運營“田園直播間”,打造“巾幗創客空間”。此外,成立“時代菁華”獎學金和思爾騰助學金,計劃每年吸引10至15位優秀女性加入,培育“食尚女匠”人才梯隊,不斷拓展“食尚張浦”的想象邊界。
“食尚張浦”、巾幗協奏,正打破產業壁壘,推動實現“農業為源、工業為核、文旅為翼”的協同增值,牽引張浦從產業到城市全域發展的“時尚”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