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吳濤)近日,經過兩個月的試用實測,蘇州高速沙家浜收費站智慧化改造成效顯著,出口收費流程耗時從8秒降至4.85秒,速度提升約40%。
隨著高速公路流量持續增長,傳統人工收費模式效率低、易擁堵等弊端日益凸顯,難以滿足公眾對高效出行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智慧交通建設已成行業必然趨勢。作為長三角重要交通樞紐,蘇州高速公司積極響應智慧化戰略,繼2024年完成城區收費站智慧化改造后,2025年全面啟動所轄站點升級工程。其中,沙家浜收費站日均流量達1.72萬輛,其人工車道在節假日及早晚高峰擁堵頻發,成為區域通行效率的關鍵瓶頸。對該站的智慧化改造,既是提升路網運營效能的迫切需求,更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出行的重要舉措。
今年2月,蘇州高速沙家浜收費站啟動智慧化改造,采用“分車道、分時段”施工模式,在保障通行的前提下完成升級。“智能上崗”的集約化自動關道機集電動欄桿、霧燈、報警燈、LED屏等功能于一身,不僅能實時變換通行標識,還支持遠程一鍵管控,讓車道調度如同操作手機般便捷;智能節點設備則化身“火眼金睛”,憑借廣角攝像與雷達融合技術,毫秒級精準識別車牌,瞬間完成費額顯示,讓車輛快速高效通行。4月中旬,設備安裝和系統調試全部完成。7條原人工/混合車道全部升級為“獨臂哨兵”智能機器人值守,傳統的“三尺崗亭”模式成為歷史。
經過兩個月的試用實測,智慧化改造成效顯著。在出口車道,“機械臂識別+掃碼支付”融合模式大顯身手,車輛通行耗時從8秒銳減至4.85秒;入口車道依托機械臂自動發卡系統,平均取卡時間從4秒縮短至2.78秒。單車道每小時通行量更是實現飛躍,從原先的450輛提升至680輛,高峰時段擁堵狀況得到有效緩解。此外,在人力資源配置上,車道保障人員每班從7人精簡至4人。如今,收費站工作人員的工作重心已從常規收費轉向特情處置和設備巡檢,智慧設備挑起了高效通行的“大梁”。
下一步,蘇州高速公司將以點帶面,加速推進路段其他站點的升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