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報訊(記者 瞿雨凡)“這是我們新推出的AI辦公本。得益于人機智能交互語音系統,即便在遠距離或嘈雜的環境中,它也能清晰拾音,實現高識別率。”前不久,思必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人機智能交互語音系統”入選了“2025蘇州十大產業科技成果”,公司產品總監王艷龍向記者展示了應用該系統的兩項創新產品“AI辦公本”和“無感擴聲吸頂麥”。
據了解,思必馳“人機智能交互語音系統”基于其全鏈路智能對話平臺和語言計算大模型,攻克了復雜噪聲環境下的高精度識別、多輪全雙工對話等關鍵技術難題,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已廣泛應用于汽車、家居、辦公、教育等領域。
該系統融合了信號處理、語音識別、大模型、語音合成等多項單點技術,思必馳則根據不同產品的研發需求靈活應用這些技術模塊。去年4月發布的“AI辦公本”便是這樣一款面向辦公會議場景的軟硬件一體化產品。王艷龍介紹,這款產品不僅支持流暢手寫,能呈現彩色類紙效果,還可以自動記錄會議內容、進行語音轉寫、智能提煉重點,并具備圖像拍照功能。此外,它還支持安裝騰訊會議、微信讀書、釘釘等第三方應用,打破了同類產品的功能局限。
“無感擴聲吸頂麥”同樣是該系統的創新結晶,性能不僅比肩國際知名品牌的產品,甚至更具競爭力。其內置128個數字麥克風,運用AI算法進行擴聲,能在三四十平方米區域內,將每個位置的人音自然放大,在真正實現無感擴聲的同時還能進行會議記錄。
思必馳在軟硬件結合的人工智能技術與產品服務領域深耕多年,在聲音信號處理、語音識別、大模型等方面有著深厚的算法積累與數據積累,這為產品研發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用戶可能只感受到一點點提升,這背后卻是我們投入大量資源進行技術優化的結果。”王艷龍透露,發布了近一年半的“無感擴聲吸頂麥”至今已更新了近100個軟件版本。他表示,每更新一個版本都需要不斷進行數據補充、模型優化、算法優化、工程優化等,一整套下來需要投入很多精力。想讓一個產品從90分完善到99分甚至100分,并沒有什么捷徑,只能依靠長時間的專注投入、創新突破。
王艷龍補充道,每個產品的打造都離不開團隊協作。“單無感擴聲吸頂麥這一個產品,思必馳就投入了幾十人的團隊,涉及硬件工程師、軟件工程師、算法測試工程師等多個崗位。”他說,“為了確保極高的品質,我們的工程師甚至會在工廠駐扎一兩個月,只為解決一個細微問題、提升一點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