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訊(記者 惠玉蘭 通訊員 黃飛英 芮逸凡)前天一早,山東聊城交運集團冠縣汽車站調度室內,副站長呂立南正與國網蘇州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陸寅遠程核對站內7月份以來新能源公交車充電數據,電子屏幕上跳動的數字,即將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碳資產收益。
據悉,一周前,山東聊城交運集團冠縣汽車站通過蘇州碳中和普惠服務體系完成首筆碳交易,標志著這套市場化碳普惠體系成功實現跨省應用,為全國分散的碳減排資源流動提供創新范本。
國網蘇州供電公司自2021年啟動碳普惠創新項目以來,已構建起完整的市場化服務體系,2022年聯合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建成市場化交易體系,2023年引入國際權威認證標準;2024年聯合多方共建蘇州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務中心,并發布服務體系,提供碳核查、碳減排、碳交易、碳中和認證一站式服務。截至今年6月底,平臺已發布六類碳減排方法學,累計服務企業500余家,開發碳減排量超34萬噸,完成碳交易超14萬噸。
蘇州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務中心主動作為,積極創新探索,依托專用車充電樁碳普惠方法學,已成功服務蘇州公交集團完成全國首單1062噸公交充電碳交易、蘇州市政府屋頂光伏770噸碳交易,跨市服務南京公交集團完成2500噸碳資產核查與交易。
山東聊城的合作案例生動展現了這一機制的推廣價值。2024年,聊城市全面更新冠縣50臺新能源公交車,實現公交100%新能源化。在了解到蘇州碳普惠服務后,山東聊城交運集團主動對接,于7月16日依托蘇州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務中心,利用專用車充電樁碳普惠方法學,精準量化其新能源公交車低碳行為,核證碳資產904噸。隨后,在蘇州碳中和普惠服務平臺上,與山東本地買家——赫銳德(山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達成200噸碳減排量交易,獲利4000元。
“這次跨省合作從方法學應用到減排量核證,再到線上交易,碳普惠平臺技術支撐全程貫通,構建起從碳核證到交易變現的全鏈條服務能力,驗證了我們服務體系的普適性。”蘇州一站式碳普惠服務中心數字運營專職成震林表示,國網蘇州供電公司將深化“綠色金融”創新,打通“減排—資產—融資”鏈條,促進從“綠色激勵”向“綠色資產”轉變,打造具有蘇州特色和國際影響力的高質量服務體系,為助力綠色低碳轉型提供可靠的“蘇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