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朱瀚墨)穿鞋困難、難以走路……73歲的劉阿婆大腳趾嚴重變形,痛苦不堪。近日,市立醫院專家團隊采用創新技術,為她換掉了變形的腳趾關節,不僅消除多年疼痛,還讓關節功能恢復正常。
阿婆大腳趾外翻已經多年。近年來,腳趾疼痛持續加劇,她幾乎不能正常走路,不得不就診。市立醫院骨科運動醫學中心醫生初步診察后,計劃通過截骨矯正手術,為其修復外翻拇指。但在術前的進一步檢查中,主任醫師徐人杰發現,阿婆大腳趾跖趾關節畸形嚴重,關節軟骨磨損,發展為骨關節炎,傳統療法已不能解決問題。
“跖趾關節連接著腳掌前端和腳趾根部,每個腳趾上都有一個,是腳部關鍵的承重和動力關節。”徐人杰介紹,阿婆大腳趾外翻,就是第一跖趾關節出了問題,因關節病變嚴重,即便通過截骨手術矯正腳趾,疼痛也會持續。
徐人杰團隊綜合評估,決定采用跖趾關節人工置換術為其治療。但讓阿婆和家人疑惑的是,以前只聽說過置換膝、髖等部位的大關節,跖趾關節那么小,怎么置換?置換后會不會有后遺癥?
徐人杰解釋,阿婆同時患有跖趾關節畸形和骨關節炎,以前要么直接切除,但影響生活質量;要么采用關節融合術,即通過手術固定并融合病變關節,讓關節兩端骨頭永久連接。這樣做雖然能解除病痛,但跖趾關節將很難再自由活動。用人工關節替換掉壞死部位,阿婆以后就可以正常活動、行走,大大提高生活質量。
專家團隊為阿婆順利手術,達到預期目標。術后兩天,阿婆就能下地行走,痛感也明顯消失。不久后,她就步行出院了。
“這種小關節置換術可被用于治療多種病因導致的跖趾關節病變,為患者提供了新的診療思路。”徐人杰提醒,腳趾持續疼痛、腫脹、走不了路,但休息后會緩解,就要警惕是不是跖趾骨性關節炎,建議及早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