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陳燕)蘇州水鄉水陸并行、河街相鄰,木船是童年記憶里的詩情畫意,也是舊時蘇州人日常生產生活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昨天,蘇州工業園區房產超市化身一座充滿古韻與活力的“非遺造船工坊”,蘇報小記者非遺夏令營之“船模制造”活動在這里舉辦。近40組親子家庭在“蘇州水鄉木船制作技藝”第二代傳承人徐斌斌的指導下,親手制作一艘“蘇州蜆山船”。
徐斌斌的父親徐海林有著“太平船王”的美譽。作為蘇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蘇州水鄉木船制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徐海林從1997年便開始著手船模制作,由他潛心雕琢的船模之酷肖、技藝之精湛,盡顯水鄉船只的優雅別致。2023年,這項技藝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徐斌斌繼承父親的衣缽,作為舟船文化的青年傳承者,正致力于傳承發揚這門手藝。
春秋戰船、鄭和寶船、汴河客船、漕船、山塘彩舫、蜆山船……課堂上,徐斌斌向孩子們介紹古代不同種類、功能的舟船,講述我國造船文化的悠久歷史。小記者們一雙雙好奇的眼睛仿佛在問,本次夏令營要制作的“蘇州蜆山船”到底是什么來頭呢?原來,古時陽澄湖畔有個村落盛產河蜆,漁民造木船捕蜆,捕撈上岸后,當地一些百姓以扒蜆出肉為生,蜆肉在市集售賣,蜆殼棄在湖邊,久而久之堆積如山。一位長者見此情景,即興起名“白蜆山”,村落因此得名蜆山村,捕蜆的木船就被稱為“蜆山船”。
了解“蜆山船”的由來后,小記者們迫不及待地動手打造獨屬于自己的“船?!?,將真船的樣式縮小若干倍,以50多個零件進行船體拼裝………最后,“一帆風順”的風帆掛起,一艘艘栩栩如生、工藝考究的船模制造完畢。大家深深著迷于這門“活著的”非遺技藝,這不僅是一件手工作品,更是一次跨越時空的“匠心對話”、一場對舟船文化的深度觸摸?;顒咏Y束后,孩子們將親手制作的、獨一無二的船模帶回家,保留這份非遺學習的獨家記憶。
“房產超市不只是一個辦理房產事務的場所,更應該是一個‘社區文化客廳’?!眻@區房產超市館長沈國帥介紹,作為政府主導、服務民生的一站式房產服務平臺,位于蘇州國際博覽中心G館的園區房產超市致力于成為社區生活的“文化加油站”和“精神棲息地”。舉辦非遺系列傳承體驗活動,將“蘇州水鄉木船制作技藝”從博物館請到“家門口”,是希望讓更多孩子在動手實踐中領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讓親子家庭在協作互動中增進情感交流,也讓社區鄰里在文化認同中增進守望相助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