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惠玉蘭)在虎丘濕地公園,一場現實版的“睡蓮盛宴”正悄然上演。與此同時,素有鳥界“長頸鹿”之稱的黃葦鳽正在此美景中育雛,形成獨特的生態景觀。
昨日下午,蘇州鳥類觀察員徐斌向記者分享了一組珍貴的生態影像——數只黃葦鳽、黑葦鳽在荷塘間靈動穿梭。它們或昂首而立,警惕地觀察著周圍的環境和潛在的獵物;或靜立荷葉之上,如雕塑般凝固身形,等待最佳的捕食時機;或低空飛行,輕盈地“踏荷而過”。“現場數量不少,但它們始終保持著‘獨行俠’的習性。”徐斌解釋道。這種鳥類堪稱濕地中的“隱士”,除繁殖期必要的交配外,幾乎從不結伴活動。

作為夏候鳥,黃葦鳽、黑葦鳽曾經是中國東北、華北及長江以南地區常見的身影,如今已日漸稀少。這一物種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等級:低危),同時收錄于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頒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目前,黃葦鳽享受著全球和國家層面的雙重保護。
生態專家指出,鳥類對棲息環境極為挑剔,多出現在生態環境較好的濕地。在此特別提醒:觀賞鳥類時請保持適當距離,避免使用閃光燈,讓我們共同守護這些濕地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