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訊(駐吳江區記者 王英 陸宇其)這個暑假,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社科院、阿爾巴尼亞大學等高校的學子們,陸續走進吳江七都開弦弓村,聚焦鄉村振興、基層治理和本土文化傳承等主題開展調研,讓寧靜的江村迎來一波“研學熱”。炎炎夏日,不少學子被村里售賣的一款江村雪糕吸引了目光,上面有一幅凹凸立體的江村手繪地圖,就像一本可以吃的“書”,拿在手里,解暑又吸睛。
開弦弓村學名江村,是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費孝通長期社會調查的基地。作為世界觀察中國農村的窗口,一批又一批的中外專家學者來到江村,沉浸式感受這里的時代變遷。隨著人流紛至沓來,開弦弓村的旅游口碑也隨之樹立起來,2024年江村景區年接待游客數量超過了22萬人次。
在江村,豐厚的文化資源是賦能研學和旅游、提升“中國·江村”品牌影響力的重要幫手。2022年起,江村景區結合本土文化,嘗試設計制作了明信片、文化衫和雪糕三種文創產品,并在游客中心等點位銷售,進一步滿足來訪者“把好風景帶回家”的愿望。
極富七都元素的明信片張張不重樣——分別側重鄉土風貌、美食精粹、非遺曲藝三個主題,通過藝術化的創作,凝練鄉村肌理與人文精神。打開這套設計精巧的明信片,映入眼簾的既有昆曲木偶、禾夢稻田、阡陌田園等江村美景,又生動展示了香青菜、熏豆茶、大閘蟹、腌桂花等美食風物,畫面既有美學價值,又有文獻意義,讓方寸紙卡承載可觸摸的鄉土記憶,傳遞生生不息的文化薪火。
文化衫以“中國·江村”為核心設計理念,選用純白底色彰顯簡約大氣。正面以醒目標識凸顯地域文化符號,背面以凝練口號傳遞鄉村振興的時代精神,將鄉土情懷與人文理想融入日常服飾,打造兼具文化深度與生活美學的創意載體。
在夏日大受歡迎的江村雪糕,則以中國社會學田野調查里程碑——1936年費孝通先生江村調研的手繪地圖為載體。當小清河的水系脈絡化作舌尖清涼,歷史文獻與當代創意在此交融,成就可品、可鑒、可思的文化體驗,致敬“從江村看中國”的學術初心。
文創產品的根基是“文”,被市場認可的關鍵在“創”;而在江村這片研究人文經濟學的熱土之上,城鎮與鄉村相互映襯、風景與功能相互交融,為開發文創產品提供著源源不斷的靈感。“明年,我們將整合多方資源,深挖中國江村品牌文化內涵,精心串聯七都特色文化資源,推出新一批的鄉村文創產品,豐富研學和文旅體驗,同時把費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理念和‘從實求知’的精神傳播得更廣更遠。”江村農文旅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