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記者 胡毓菁 蘇報通訊員 張含笑
“一餐熱飯”既是老年人關心的關鍵小事,也是關乎千家萬戶的民生大事?!靶★埻搿背休d“大民生”。今年以來,姑蘇區持續優化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創新豐富為老服務場景應用,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優質、均衡的養老服務。
近日,姑蘇區平江街道永林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吳門橋街道新康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吳門橋街道南華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等多家社區養老場所正式投入使用。從熱氣騰騰的老年食堂到搭載智能系統的科技助餐,這些養老場所以“一餐熱飯”為切入點,實實在在托舉起古城老年人的晚年幸福,讓“幸福養老在姑蘇”更有溫度,更有品質。
“備”好一餐飯,就餐服務周末“不打烊”
“開飯啦!”周六中午,平江街道永林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迎來了一天最忙碌的時刻。熱氣騰騰的廚房里,工作人員正忙著出餐。不少老人陸續趕來,準備就餐。74歲的周老伯和老伴一同前來就餐,“周末不用幫帶小孩,就我們老兩口在家,燒兩道菜感覺有點單一,燒三四道菜吧,又吃不完。在這里,11元錢就能吃到3菜1湯,美味實惠,還省心又省事。”

眼下,像周老伯這樣有著周末“午飯焦慮”的老年人為數不少。如何為他們解決就餐問題,滿足老年人日益多元化的助餐需求?今年,姑蘇區在轄區各助餐點大力倡導延長營業時間,試行周末不打烊。目前,姑蘇區已有74家助餐點推出了周六助餐服務,其中有38家助餐點實現了周六周日都“不打烊”。同時,各助餐點在菜品供應中增加小炒菜、特色菜、糕團點心、養生湯盅等增值選擇,滿足老年人常態化、個性化、品質化的用餐需求。
為了讓中心更有人氣、更接地氣,永林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還著眼老年人精神文化和生活需要,提供各類家政服務、便民服務、陪醫陪診、中醫講座、艾灸調理、囡囡驛站等全齡活動,為老人家庭搭建動態健康檔案,提供健康營養膳食的同時,努力將日間照料中心打造成為老服務的“幸福市集”。
“送”好一餐飯,小區保安變身送餐騎手
家住桐馨苑的許伯伯視力不好,妻子平日工作繁忙,無法按時為他準備三餐,用餐問題一度成為困擾這個家庭的難題。姑蘇區吳門橋街道新康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幸福小廚”上線后,工作人員主動提出為許伯伯送餐上門,“以前想到吃飯就頭疼,現在就盼著中午敲門聲響起?!币环莘菝牢犊煽?、準時送達的營養餐,為許伯伯解了燃眉之急。

不同于年輕人對外賣服務的司空見慣,不少老人不愿意每天由陌生人送餐上門,再加上部分老年人行動能力遲緩,對送餐人員的服務水平和態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姑蘇區著眼老年人助餐的“最后一米”,出臺配送補貼政策,同時倡導企業讓利,引入志愿服務,以“政府+企業+公益”模式直擊配送痛點,滿足困難老人送餐上門的剛性需求。吳門橋街道新康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試水“物業+養老”模式,與物業公司開展送餐合作,小區保安變為送餐騎手,“零距離”保障老人舌尖上的幸福。此外,該中心還推出高齡老人、中度失能老人免費送餐服務,同時聯動姑蘇區志愿服務平臺,打造“銀齡生活館”積分超市。居民參與送餐、助老服務可兌換生活用品,形成“以服務換服務”的公益循環生態。
“用”好一餐飯,暖心服務鏈接美好生活
每天中午11點,居民羅阿姨就準時拎著飯盒前往姑蘇區吳門橋街道南華社區日間照料中心。作為該中心的“鐵桿粉絲”,羅阿姨對中心的菜品供應情況十分熟悉。她說:“就餐時間可不能晚,去晚了的話,想吃的特色菜就賣完了。”今年2月,南華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正式投入運營,每天供應11種菜品和3道特色菜。干凈衛生、經濟實惠的特點,也吸引了附近的上班族,這里成了全齡友好的社區食堂,日均服務超120人。

南華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的人氣“爆棚”,源于對餐品的極致“打磨”:低鹽少油是基礎,為慢性病老人定制的低糖低脂套餐更是“殺手锏”,還有AI營養管家記錄烹飪數據,根據老人健康檔案智能推薦餐品,子女可遠程查看長輩用餐營養情況,讓科技為健康護航。在這里,“一餐熱飯”更是鏈接美好生活的起點:南華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內設“健康小屋”,定期為老年人檢測血壓、血糖,并且提供家政保潔、家電維修等老年人需求較高的上門服務,真正實現為老服務一站式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