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見習記者 張東慧)昨天,張家港市舉辦“我們的節日·端午”第八屆劃菱桶精英賽,吸引了該市各區鎮、街道的13支隊伍共65名選手參與。
隨著發令哨聲響起,一只只菱桶在水面上奮力前行,選手們或坐或蹲,或單手劃水,或雙手并用,在水面上你追我趕,爭奪100米賽程的最佳成績。看似簡單的劃行,實則考驗著參賽者的力量、技巧和平衡感。有的選手剛剛出發,就因為沒有保持好平衡,“翻桶”落水,引得岸上觀眾笑聲不斷。
劃菱桶作為江南水鄉獨特的端午習俗,起源于農事勞動。過去,村民常用菱桶捕魚、采菱、采荷,這種兼具工具性與生活趣味性的農事勞動,逐漸演變為今天的民間競技項目。菱桶長約1.3米、寬70厘米、高40厘米,看似笨重,卻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對水鄉生活的記憶與情感。
“小時候在外婆家玩過這個,今天第一次參加比賽,感覺非常不錯。”來自楊舍鎮代表隊的祁成說,自己是土生土長的張家港人,劃起菱桶來仿佛回到了兒時。另一位來自塘橋鎮的參賽選手劉維東,今年已年過六旬,卻在比賽中以嫻熟的技巧奪得小組第一名。他笑著跟記者透露:“平衡、發力才是秘訣。我小時候就很愛玩這個,現在再來比一比,也挺有意思的。”
這項集農耕記憶、體育健身與節日慶典于一體的民俗賽事,不僅展現了張家港人民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也讓更多人感受到江南水鄉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