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朱執競)“志者,一方之全史也。”昨天,由蘇州市地方志工作辦公室、蘇州名城保護集團、姑蘇區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君’到姑蘇見——康熙·蘇州尋跡展”在桃花塢美術館開幕。活動將持續至8月31日。
作為第七屆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文心江南”板塊的重要內容之一,此次展覽以《〔康熙〕蘇州府志》為策展依據,以數字影像為依托,以裝置藝術和新媒體為主要形式,運用3D建模等技術,將古老的府志進行活化。展覽分為“瑞光觀星”“皇亭讀碑”“葑溪及第”“織署尋夢”“閶門采風”“虎丘探幽”以及終章“康熙六次南巡蘇州行跡”,通過一位畫師的視角,引導觀眾沿著一條跨越三百多年的Citywalk線路回望康熙時期蘇州風貌,感受文脈賡續與滄桑巨變。

開幕式上,江蘇省方志館向蘇州市方志館授予“江蘇省史志館聯盟蘇州系列館總館”牌匾。蘇州市地方志工作辦公室分別向蘇州考古博物館、蘇州狀元博物館、蘇州名人館、蘇州碑刻博物館、蘇州非遺館5家單位授予“江蘇省史志館聯盟蘇州系列館”牌匾,并與常熟簽訂共建蘇州市方志館鐵琴銅劍樓分館協議。
蘇州是吳國故都、江南名城,方志纂修由來已久。現存的府一級舊志有唐《吳地記》,北宋《吳郡圖經續記》,南宋《吳郡志》,明洪武《蘇州府志》、正德《姑蘇志》及清康熙、乾隆、道光、同治時期四部《蘇州府志》。
清《〔康熙〕蘇州府志》由時任蘇州知府寧云鵬等主修,順治年間蘇州籍進士、翰林院編修沈世奕,康熙六年(1667)丁未科蘇州籍狀元、翰林院侍講繆彤等纂修,是清代蘇州的首部官修府志,距正德《姑蘇志》編纂相隔一百七十余年。全書總計八十三卷,分五十門,卷首特設《巡幸》一門,記載了康熙二十三年(1684)、二十八年(1689)康熙皇帝前兩次南巡經過蘇州時的盛況,常熟籍畫師王翚等人依據康熙第二次南巡的情形作了《康熙南巡圖》十二卷。
去年7月,由蘇州市地方志辦公室主編,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學鋒總校的《〔康熙〕蘇州府志》點校整理本出版發行。全書217萬字,分上、中、下三冊,是蘇州舊志整理領域的一項重大成果。在昨天下午舉行的江蘇方志大講堂蘇州專場活動中,張學鋒以“1684年11月15日至16日——記康熙皇帝的蘇州‘特種兵之游’”為題,帶來一場文化講座,從歷史文化角度為聽眾尋找康熙在蘇州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