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管有明通訊員沈怡)“六月荷花透水清,阿婆開口賽黃鶯……”6月20日,姑蘇區白洋灣街道和美社區山歌文化基地傳出陣陣清亮歌聲,23位平均年齡65歲的“銀齡學員”正在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顧鳳珍的指導下,學習原生態白洋灣山歌的顫音技巧。這是該社區“海棠紅韻·樂齡學堂”推出的特色課程,通過量身定制的教學方案,讓古老藝術煥發適老化新活力。
課堂上,73歲的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顧鳳珍手持銅鈸,以一段即興創作的《晨課引》拉開序幕。學員們手持《白洋灣山歌本》,學習《采菱調》《耘稻歌》等經典曲目。社區工作人員介紹,他們還特別設計了“方言撲克牌”教學工具,將“響板歌”“急口歌”等唱法技巧轉化為趣味游戲,學員們可以通過抽卡接龍完成歌詞創作。
據悉,“銀齡學員班”共十個課時,時長周期一個月,課程設計充分考量老年群體需求,每節課不超過90分鐘,其中包含15分鐘養生發聲訓練。課后,社區工作人員還發放含二維碼的絹布歌譜,掃碼即可收聽慢速教唱音頻。目前,學員們已自發組建和韻山歌隊,展示白洋灣山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