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在第三屆意大利米蘭國際電影周上,由中國電影工作者創作的公益兒童題材電影《我是李白》經過嚴格評審,從全球上千部參評作品中脫穎而出,獲“最佳短片獎”,這也是中國少兒題材影視作品在國際舞臺上的又一次精彩亮相。上周,影片首映禮暨頒獎儀式在蘇州外國語學校吳中校區舉行,6名小演員獲頒榮譽證書。
該片由蘇州大學文化與旅游發展研究院等學術機構提供專業指導,并得到華誼兄弟電影世界等文化企業聯合支持,通過藝術化敘事,聚焦青少年思辨精神與責任意識的培養,生動呈現了新時代中國少年的蓬勃風貌,引發了社會各界對少兒心理健康與素質教育的深入探討。自2024年6月啟動以來,該片吸引了長三角地區800余名青少年參與相關文化活動,通過影視創作實踐有效提升青少年美育素養。
一個屢獲省市級朗誦榮譽,
一個擁有豐富的校園舞臺經歷
蘇州外國語學校吳中校區的小學生張宇帆、葛銳澤作為影片主演,分別飾演少年李白與少年王勃。兩位小演員通過全省公開選拔,從眾多競爭者中嶄露頭角,他們的精彩表現不僅為作品增色,更向世界展示了蘇州學子的卓越風采。
少年李白的扮演者張宇帆在生活中是個淘氣自信、個性十足的男孩。一次朗讀課文時,班主任劉婷婷敏銳地發現了他的朗誦天賦,由此開啟了他的朗誦之旅。憑借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張宇帆在各類賽事中屢獲佳績,曾以高分摘得“美育中國說”演講比賽市級金獎,并晉級省賽。“父母發現了我的天賦后,為我聘請了專業老師進行系統訓練,每周90分鐘的練習,讓我懂得朗誦時要將自己完全帶入稿件內容,投入真情實感。”張宇帆說。
少年王勃的扮演者葛銳澤在媽媽的鼓勵下勇敢參與試鏡,期望收獲別樣體驗。面試前,英語老師吳孟遙對葛銳澤在雙語自我介紹環節給予了悉心指導。豐富的校園舞臺經歷,尤其是在班級合唱比賽中領唱《萬疆》的經驗,讓他試鏡時從容不迫;五分鐘即可熟練背誦一首短詩的特長,讓他的臺詞功底更勝一籌。葛銳澤回憶,在拍攝穿越鏡頭時,自己經過了多次嘗試,才逐漸捕捉到理想中的感覺。
小演員們用真誠純真的表演,
向世界講述中國青少年的成長故事
在拍攝過程中,兩位小演員深刻體會到了演藝工作的艱辛。酷暑時節,他們身著厚重的古裝,在戶外整日連續拍攝。為呈現最佳效果,一個鏡頭反復拍攝幾遍甚至十幾遍都是常態。這些經歷不僅磨煉了他們的意志,也讓他們對表演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兩位小演員表示,此次寶貴的拍攝體驗,堅定了他們未來塑造更多精彩角色的信心。
導演李亢表示,在拍攝過程中,他的團隊一直與國外的編劇進行著實時溝通,探討如何通過更有趣味的形式,通過跨區域、跨文化的表達,更好呈現出廣泛的國際視野下觀眾都能看懂的主題,這極具挑戰性。“小演員們的表演雖然稚嫩,但他們的真誠和純真能詮釋那些美好的、珍貴的東西。”
據悉,影片《我是李白》已獲得塞浦路斯國際電影節等多家知名國際電影節的展映邀請,將在國內多平臺上線的同時,啟動國際巡展計劃,通過電影藝術這一國際語言,向世界講述中國青少年的成長故事,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蘇報記者 朱執競 宋潔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