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訊(記者朱琦)出生于蘇州城北齊門外大街,作品中的“香椿樹街”草蛇灰線串聯(lián)起童年時期在蘇州的生活,他就是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蘇童。下周五19時30分,蘇州保利大劇院,著名作家蘇童將來到“眾說學習·師說”,以“人生風雨后,終有好天氣”為主題,與市民、網友共赴一場滋養(yǎng)心靈的詩意相逢。
蘇童原名童忠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現(xiàn)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他從1983年開始發(fā)表文學作品,主要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說《妻妾成群》《紅粉》《園藝》《罌粟之家》《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等;長篇小說《黃雀記》《河岸》《米》《我的帝王生涯》《武則天》等。1992年,《妻妾成群》獲得莊重文文學獎,2009年《河岸》獲第三屆英仕曼亞洲文學獎,2010年《茨菰》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2015年《黃雀記》獲得第九屆茅盾文學獎。
讓“蘇童”這個名字紅遍大江南北的,是1991年上映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這部由張藝謀導演改編自蘇童《妻妾成群》的電影,當年即斬獲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銀獅獎,次年又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繼而又獲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等十余獎項;2018年,《妻妾成群》獲選“改革開放40周年最有影響力的小說”。此外,《茉莉花開》改編自他的作品《婦女生活》;《大鴻米店》改編自《米》;《紅粉》分別被導演黃蜀芹、李少紅搬上銀幕。
當蘇州遇見大師,當一座城市與一個領域對話,聽大師講述,讓思想發(fā)聲,“師說”以蘇州之名,傳道、授業(yè)、解惑。下周五晚,共同關注“師說”蘇童專場,漫步于他筆下的江南煙雨,探尋文學與故鄉(xiāng)的永恒羈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