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朱執(zhí)競)二百載書樓不寂,第一流黃跋永芳。今年是著名藏書家黃丕烈逝世200周年,7月5日,天津師范大學古籍保護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黃丕烈評傳》作者姚伯岳將走進古吳軒國學大講堂,以“難忘黃丕烈——古代藏書家的典范”為主題,帶領聽眾感受其對古籍近乎虔誠的熱愛與守護。
黃丕烈(1763—1825),蘇州人,他的成就幾乎囊括了中國古代藏書文化的所有元素。藏書、校書、抄書、刻書、修書、撰寫題跋、建藏書樓、刻藏書印……在這些領域,黃丕烈都留下了無數(shù)佳話。他藏而能鑒,鑒而能讀,讀而能校,校而能刊,刊而能精。經(jīng)他所藏、所鑒、所校、所刻之書,均身價不凡。
黃丕烈的藏書題跋數(shù)量眾多,內(nèi)容豐富,細致生動,保留了清代藏書方面的許多掌故,被稱為“黃跋”。古書凡有“黃跋”,便會身價倍增。近代藏書家傅增湘曾言:“肆賈挾以居奇,而人且惟恐或失,甚至以藏書自鳴者。若家無蕘圃手校之書,百城因之失色。”
搜集散失罕見的古籍善本、闡明其授受源流、鑒定版本的優(yōu)劣真?zhèn)魏蛢r值大小,構成了黃丕烈藏書活動的主要內(nèi)容。姚伯岳認為,黃丕烈的藏書事業(yè)是蘇州藏書史上的高峰,作為江浙藏書界的核心人物,其藏書和校書活動對于蘇州乃至全國的版本學、校勘學、目錄學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可稱之為“五百年來藏書第一人”。
姚伯岳現(xiàn)為國家社科基金通訊評審專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通訊評審專家、國家古籍整理專項經(jīng)費資助項目評審專家,是中國古籍保護協(xié)會古籍編目專業(yè)委員會主任,著有《黃丕烈評傳》《古籍編目》《惜古拂塵錄》《中國圖書版本學》(新一版)等。他以研究黃丕烈為己任,以宣傳黃丕烈為義務,將與聽眾一起致敬這位“書癡”,重溫兩百年前的那份“書人”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