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羅雯 實習生 付宇君)28日晚,隨著新編粵劇《白蛇傳?情》在蘇州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的謝幕,歷時兩個月的“登臨計劃——首屆中國戲劇經典保留劇目展演季”在蘇州圓滿畫上句號。
從戲曲電影光影流轉到夜晚的舞臺水袖翻飛,當天三場重磅活動串聯起經典戲曲的傳承脈絡,為這場橫跨春末夏初的藝術盛會留下完美篇章。當天,“登臨計劃”優秀戲曲電影展映中的最后2部——秦腔電影《鎖麟囊》、京劇電影《李慧娘》,在中國電影資料館江南分館放映。《鎖麟囊》的導演黎濤、《李慧娘》的主演胡芝風來到現場參加了映后談環節,分享自身創作經歷,與觀眾互動交流。

夜幕降臨,粵劇《白蛇傳?情》以現代舞臺美學重構經典。白素貞與許仙本是佛前蓮侶,歷經輪回,許仙忘卻前塵,白蛇修煉千年仍心系舊緣。舞臺上,主演曾小敏的“蛇步”與“劍舞”剛柔并濟,將白素貞的深情與堅韌演繹得淋漓盡致。隨著最后一幕白素貞與許仙執手相望,千年夙愿終成。剎那間,全場氣氛被推向頂點,雷鳴般的掌聲與喝彩聲此起彼伏,觀眾們沉浸在劇情余韻中。
“我專程從深圳趕來,能看到這么一部飽含情義的粵劇,真的太激動了,希望以后全國各地都能上演這樣的好戲!”一位年輕觀眾難掩興奮,道出了愛戲人的心聲。
演員曾黎看完戲后難掩激動之情,她感慨道,“時長兩個多小時的演出,從唱念做打,到文戲武戲都非常精彩,讓我能在劇場沉浸式享受這段美好時光。”
從一部嘗“新”之作,到成為最受歡迎的粵劇劇目之一,《白蛇傳·情》走進城市劇院,深入鄉鎮禮堂,從舞臺到銀幕,從國內到國外,一路繁花相送,一票難求成為常態——巡演近400場,足跡遍布全球40余城及海外舞臺,匯聚成線下的澎湃熱潮;線上轉播、相關物料播放更是打破時空壁壘,吸引超10億人次點擊觀看。這部現象級粵劇的成功,不僅彰顯了傳統戲曲在創新表達中的無限潛力,更為“登臨計劃”的圓滿收官注入濃墨重彩的一筆。
自4月啟幕以來,“登臨計劃”以四大經典劇目為錨點,匯聚全國8大院團的13場演出:蘇州昆劇院的青春版《牡丹亭》重現“游園驚夢”的典雅,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的《陳三五娘》訴說閩南風情,國家京劇院的《白蛇傳》、豫劇《程嬰救孤》與上海徐俊戲劇藝術中心原創音樂劇《趙氏孤兒》南北同輝……這些累計演出數百場的“看家戲”,在蘇州舞臺完成跨地域、跨劇種的對話。據統計,13場演出平均上座率達77%,票房突破330萬元,印證了經典劇目在當代觀眾中的持久生命力。
除了舞臺上的精彩呈現,“登臨計劃”還以多元形式延伸經典戲曲的文化觸角。中國電影資料館江南分館的“經典的誕生——中國戲劇經典保留劇目文獻”展覽,通過劇本、曲譜、唱片、舞美設計圖、戲單、劇照等文獻,展現中國戲劇經典何以歷久彌新。還有優秀戲劇電影展映,以及多場藝術導賞、演后談、快閃、線下工作坊等公益活動,讓市民親身體驗“唱念做打”的魅力;山東衛視《戲宇宙》第四季“經典季”鏡頭直擊后臺,用72條抖音短視頻、63條視頻號內容,在新媒體平臺斬獲超4000萬次播放,讓“冷門”戲曲成為年輕網友的“刷屏話題”。
隨著大幕落下,“登臨計劃”的文化影響力仍在延續。活動主辦方透露,后續將策劃出版“登臨計劃”文集,匯集當前對經典劇目創作、批評、研究的新成果,系統、生動地呈現給廣大戲劇工作者與愛好者,為行業留下可資借鑒的理論財富。這場始于暮春的藝術邀約,最終在盛夏的蘇州化作一顆種子,讓傳統戲曲的根須更深地扎進時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