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訊(記者 陸曉華)本月起,《蘇州市農業農村領域涉企行政檢查“白名單”實施方案(試行)》正式實施。“白名單”制度將通過引入信用篩選的準入機制,對嚴格遵守法律法規、信用信息良好的涉農企業實行優化監管,推行“無事不擾”、壓減執法檢查頻次,既減輕企業的迎檢負擔,又提高政府部門的監管效能。同時,“白名單”進出有序,“信用修復”可再生,強化守信激勵導向,推動農業農村領域經營主體健康發展。
據蘇州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有關人士介紹,“白名單”聚焦農資生產經營、農機經營服務、動物診療、畜禽屠宰等重點行業,建立以企業信用為核心的準入標準,通過核查企業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信息等,篩選無不良記錄企業,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納入“白名單”管理,精準施策。
“我們對‘白名單’企業推行‘無事不擾’原則,將‘雙隨機’抽查比例壓減50%;推行‘綜合查一次’改革,整合檢查事項,減少重復檢查對企業的干擾;具備條件時優先采用非現場監管方式,降低對企業正常經營的物理性介入。”蘇州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負責人說。
“白名單”認定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實行“推薦—復核—公示—發布”全流程管理。縣級農業主管部門經調查篩選、信用復核后初步確定“白名單”,由市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統一向社會公示,接受公眾監督,公示期滿無異議的“白名單”每年正式對外發布。同時,通過實行年度動態管理,保障“白名單”公信力,嚴把進出關,對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及時移出。
通過激活“信用修復”再生機制,對移出后擬重新納入“白名單”的企業提供前3個月觀察期重返機會,既強化企業自律意識,又避免“一刀切”監管;將普法貫穿于行政檢查全過程,注重采取說服教育、勸導示范、指導約談等柔性執法方式,落實輕微違法免罰輕罰制度,讓企業和群眾切實感受到行政執法的溫度和力度。
蘇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白名單”制度是監管工具的一次創新,通過構建“信用導向—分類監管”的管理體系,有效平衡農業領域執法監管與營商環境優化需求,為涉農企業營造“守法便利、違法受限”的制度環境,實現監管資源精準投放與企業減負的雙重目標,實現行政檢查與惠企服務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