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訊(記者 朱琦 通訊員 黃小諾)“規范引入社會資本和市場化機制參與用能設備技術改造和智慧化能耗管控平臺建設,委托專業化公司對行政中心進行能源資源系統的運行、管理、維護和改造,通過科學的管理運行和節能技術的應用,減少能源資源消耗、降低碳排放。”蘇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公共機構節能管理處處長寇凱介紹,這項名為“能源費用托管”的創新模式已帶來喜人成效:截至目前,全市超30個項目撬動社會資本8600萬元,年綜合節能率超10%,年可節約標煤23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9萬噸。
從2021年常熟率先試水,到2023年市級標桿項目落地,再到2024年張家港整縣制改革破冰,在市機關事務管理局指導下,目前全市60%以上的行政中心實施了能源費用托管項目。其中,2023年啟動的蘇州市行政中心能源費用托管項目,通過部署電能計量管理系統、給水管網監測系統、中央空調供冷群控系統、蒸汽供暖群控系統、空調末端管控系統、照明回路控制系統等8大智能系統,構建起能源管理的“智慧大腦”,實現數據實時監測、負荷快速響應調節、優化能源配置結構。“依托智慧建筑綜合能效管控平臺系統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實現能源消費透明公開及能源設備的遠程管控,包括空調終端控制溫度、開關,生活熱水運行時間,流量監測控制等,找出能源流向,精確定位能源管理漏洞,并進行科學控制,提高設備設施運行效率,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寇凱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歷經一整年托管期,2024年蘇州市行政中心能源總量較基準值同比下降14.2%,節約標煤440噸,節能效果十分顯著。
蘇州在張家港市試點探索的整縣制能源費用托管項目,承擔著為全省公共機構開展能源托管服務探索經驗的重要使命。2024年,張家港創新推出“以大帶小”模式,覆蓋399家公共機構,將政務中心、學校、醫院等機構分批納入托管,同步建立統一的能源管理監測平臺,切實提高全域公共機構能源資源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目前,首批26個集中辦公區已開始逐步改造,60萬平方米建筑裝上“智慧大腦”,合同金額達3.69億元,社會資本注入2215萬元,節能率預計可達8%。今年,張家港將持續推動項目重點延伸鎮(區)、街道、機關所屬單位和除幼兒園以外的教育機構,確保“應托盡托”。
“我們將持續主動創新,在節能改造技術上深挖潛力,在節能管控上精準施策,在監督考核上從嚴從緊,讓市場化機制更規范、更高效推動公共機構節能工作高質量發展。”寇凱表示。